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

ID:51138867

大小:2.60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_第1页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_第2页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_第3页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流体中运动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流体中运动》修岩松哈尔滨萧红中学本节课取自教科版八年级下《第十章第1节在流体中运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压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实验内容丰富,趣味十足。学情分析:本节课有关流体的运动以及速度变化情况,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不易观察,学习起来较为抽象,学生只对表面现象感兴趣,缺乏理性思考,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实验探究上,用实验来逐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我根据

2、课标要求和课程的特点,共设计6个环节。实验过程包括引言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体验实验、设计实验。一、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能够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二、实验内容设计:1、课程规定实验:“自制机翼模型”实验2、教材中开设的实验:喷雾器实验冷热水混合淋浴器3、自行设计的实验内容:模拟“烟囱”实验;改进的机翼升力实验,模拟撞船实验,吹乒乓球实验,吸尘器实验,自制飞机,吹蜡

3、烛实验等。三、实验环境设计:1、学校实验室能提供的本节课演示器材,主要有升力演示仪,它的体积小,学生不易观察。2、为了打造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首先在引课和教学环节我自制了2个演示教具,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演示,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例如:吸管,乒乓球,纸船,蜡烛,橡皮泥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课的内容,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理念。四、实验方法设计:1、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从生活经验入手,我首先在引课环节,介绍了这样一个实例,我的家乡哈尔滨富有冰城的美誉,这是哈尔滨的著名景点——雪

4、乡,根据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介绍,在室外无风的天气里屋内烟比较大,而有风的天气室内无烟。为此我自制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图1)。接着教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图1图22、在授课环节,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老鹰飞翔的视频,人类为实现飞天的梦想而发明了飞机。让学生了解机翼是人类仿生学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让学生更容易观察,我没有使用演示教具,而是创新改进了“机翼升力实验”(见图2),自制了三种形状机翼模型,将三个模型同时放在流体中,观察哪个机翼不会下落。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清晰的认

5、识了机翼的形状,将机翼模型放大,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发现了机翼上下表面流速不同,从而引起压强的变化,使机翼上下表面受力不同,产生升力。利用这个演示实验,即能承上启下,同时又使学生产生了继续探究的学习动力。然后让学生欣赏“歼—10”战斗机在辽宁号航母上起落的精彩视频,让学生体检祖国的强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利用吸管,橡皮泥,尾翼,自制机翼,制作吸管飞机,感受成功。1、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首先给学生下发实验“导学案”,利用课件展示实验探究要求,然后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个器材,自由的选择和组合,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如

6、图3)同时记录实验中收集的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的激发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生成了许多预设之外的实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深入的理解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生活之体验实验: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吹纸条,学生设计了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原理,更好的认识了伯努利原理应用。除此之外,还让学生体验气流偏导器,火车站安全线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原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5、课后设计实验:请学生结合探究飞机升力实验中的三个模型,设计飞机在起飞,飞行,降落这三个过程中飞机机翼变化的形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五、实验教学过程设

7、计:1、教学模式:在学生实验教学环节,我采取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2、学生组织形式: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4人一个小组,小组内合理分工,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完成多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合作展示实验,分析实验原理,填写实验报告。3、课堂组织:课堂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展示环节小组2位同学合作上台展示,按照实验提示要求,讲解实验原理,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同时我还鼓励其他同学和台上同学进行生生互动,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六、实验教学评价设计:1、知识测量与评价:设置两个环节,其一是学

8、生问答接力,即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交由另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互评,其二是为学生准备了反馈练习。2、能力测量与评价:能力的测量渗透到学生实验环节中,通过巡视和指导,开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设计实验,展示实验,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发展性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