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

ID:51542920

大小:3.03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23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_第1页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_第2页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_第3页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_第4页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山区疾控中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中山区防疫科:国振相关案例2016年8月20日凌晨5点,58岁的陆正云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新楼村金枪组的家中去世。3天后,安庆市疾控中心从陆正云的血样中检测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相关案例2016年8月10日起,58岁的陆正云高烧不退,轻微腹泻症状。在枞阳县医院接受治疗。2016年8月14日,病情恶化,血小板急剧下降。从95降到50以下。转入铜陵市医院接受治疗。2016年8月18日上午,没有力气,可以做简单交流。下午精神涣散,不理睬人。2016年8月2

2、0日凌晨2点,双眼上翻,抽搐,室颤。患者家属要求出院。2016年8月20日凌晨5点,死于家中。相关案例相关案例相关案例相关案例2016年8月20日,58岁的陆正云死于家中。2016年8月30日,陆正云的弟媳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与之前陆正云的症状一样。2016年9月13日,陆正云的30余名亲戚中,有3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病毒RNA阳性。三人均即时治疗,未死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

3、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0年0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变种,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易被热、乙醚、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理分布2010年我国SFTS病例主要集中在华中及华东地区,仅有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六省报告病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0年发热伴血

4、小板减少综合征地理分布2010年我国SFTS病例主要集中在华中及华东地区,仅有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六省报告病例,2011年较前一年新增发病省份有:浙江、四川、江西、云南、北京、广西及陕西共七省,2012较2011年又新增福建、山西、湖南。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012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

5、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尚不确定。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传染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一般为9天)。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少数病

6、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1.0×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正常;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30×109/L。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学检查

7、1.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2.血清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血清学检查1.新型布尼亚病毒IgM抗体(尚在研究中)。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样品采集、保存要求全血:用BD5ml带分离胶采血管,采集3管血液,每管3-5ml,不离心,直接-70℃冷冻保存。血清:用BD5ml带分离胶采血管采集血液,静置至血清析出,

8、3500rpm离心,完全分离血清和血球,将血清分装2管。急性期血清每份1ml,恢复期血清每份2ml,-70℃冷冻保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原则及早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并发症对疑似病例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措施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