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

ID:51660939

大小:20.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

2、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

3、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    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

4、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0.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伤心、忧虑6/6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诽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早夜以思/夜以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12.

5、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10.A.(病:缺陷、不足)  11.C.助词,帮助提宾。(A.连词,表修饰/介词,用;B.代词,他(舜)/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

6、气;D.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连词,表假设,如果)  12.D.(“应者”与“不应者”是同类人,均为“其人之与”或“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或“其畏”者,不是对比。)  译文:6/6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人,他在为人方面,是个仁义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

7、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