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

ID:5181882

大小:967.50 KB

页数:109页

时间:2017-11-27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_第1页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_第2页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_第3页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_第4页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篇 辨证论治基础王德海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前言辨证论治即辩证施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环节,指的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过程。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也是对中医理、法、方、药等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辩证——即分析、辨认征候,也就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认识疾病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发展趋势,并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作出判断,且概括出具体证名的诊断过程。即认识证候的过程。论治——根据辩证所得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症、证、证候、病的概念及比较症:指疾病所反映出来的单个症状或体征,是机体有了病变的客观表现,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

2、据,是疾病的外在现象,而不是病变的本质。证:是中医学特有概念,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病:常指具体的病名,是对某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如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与规律(如演变趋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感冒、痢疾、腹泻、麻疹等辨病:中医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对照各病的概念与特征,从而确定疾病病名的诊断过程。证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征候为证的外侯。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此外,证候还富有“火候”之意,即指示病情发展的阶段性和传变趋势。如痰

3、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肾阴虚证、卫分证等,可称为证。而膀胱湿热、瘀阻脑络等,习惯上常称为征候。比较“症”是一种表现于的现象;“证”是以症为主要依据,通过思维活动,对疾病当前的本质所作的判断。必须指出的是,中医历史上“证”可以指疾病现象的症,以可以指疾病本质的证。相应的“辨证”既可理解为对症的辨识,分析其原因性质,也可理解为是对疾病本质进行分析判断。“病”是疾病全过程的概括,常以病程始终的主要病征而命名,且病名要求病位,病性的内容完整。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辨证论治的过程四诊疾病征候治则方药症状、病情综合、分析、判断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拟出具体治法第六章诊法概述诊法中医临床诊察

4、,收集病情的方法。具体是指医生临证,调查病史,了解病情,收集症状,检查体征,为辨别证候,判断病情,收集资料,提供证据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内容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即:医生从望、闻、问、切等不同的角度对病史、病情、病状、机体内外环境等进行全面地观察,详细地调查和周密的检查的高度概括,再作出正确的判断。重在四诊合参。四诊之中,察口色和切脉是中(兽)医诊断学的特色。望诊:察看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闻诊:通过听声音、呼吸以及嗅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从而了解病者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切诊:通过

5、切脉和触按机体有关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以了解病体的变化情况诊法:中医临床诊察收集病情的方法诊病:亦称辩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的诊断相关的概念内外相互感应认识论局部与整体特定关系论诊法的原理思外揣内见微知著诊法的应用以常达变病证结合诊法合参整体审察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望诊概念就是运用视觉有目的地观察患畜全身和局部的一切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注意事项应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必须熟悉各部位组织的正常表现和生理特点运用整体观念进行分析必要时还需结合动态观察四诊合参主要内容望全身望局部察口色望全身精神形态

6、皮毛动态望神概念:望神是通过观察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原理: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内容: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得神:即有神气之意,又称“有神”少神:即神气不足失神:是神气丧失之意,又称为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假神:重危时的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称为“残灯复明”“回光返照”。常见的几种异常重视诊察是的第一印象做到神形合参望神的注意事项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望局部诊目诊耳诊鼻诊口唇与咽喉诊颈项、躯干、四肢诊舌诊目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故目与五脏六腑皆有联系,而与

7、心、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脏腑在目部相关部位的主要反映表现,历代医家在《灵枢》基础上发展产生了“五轮学说”。五轮学说血轮:两眦血络属心,用于诊心病风轮:黑睛属肝,用诊肝病气轮:白睛属肺,可候肺疾水轮:瞳人属肾,可候肾病肉轮:眼睑属脾,可候脾病诊目目神目形目态视觉其他目色目神眼睛黑白分明而晶亮,精采内含,神光充沛,视物清晰,是眼有神,虽病易治。白睛暗浊,黑睛色滞,失却精采,浮光暴露,视物模糊,是眼无神,病属难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