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

ID:52483504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8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探究摘要:小学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之间的教学活动,有利丁学生主体性和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课堂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关键词:自主;合作;互动;交流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24-01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师生积极互动、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师生和谐合作的气氛中学习,LA成为当前教学中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对不同学科进行了“基于学生主动

2、发展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在试图根据“互动”原理,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明确冃标,这是强调师生积极性、主动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发挥目标导向的功能。我们的做法是:教前诊断一一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牛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一一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成功达标;围绕目标互动一一教师凭借教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

3、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了解学习冃标,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中引发学习需求,从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入手,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字为自身所内化;目标检测一一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我们一般在每节课结束前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回想,这节谍我学会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的要点是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懂等等。同时,也进行一些冃标检测,检测不记分,当场公布答案,由学生自己评定,使之尝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则根据检测情况,及时反馈矫正,提高学习效果。二、抓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

4、交流”“自主学习,多向交流”,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交流,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互相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就学习的形式看,“自主学习”是个人独立自学,“多向交流”则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集体学习。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结合,让每个人参与教学全过程。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我们从学法角度去研究教法,把教法和学法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学生把尝试练习、看书自学、互相讨论和教师讲解作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

5、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的做法: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最佳结合”。注意情感,诱发兴趣,使师生的心理活动得到最佳结合;强化质疑环节,把教师释疑一一鼓励质疑一一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求疑一一大胆质疑一一创造性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得到最佳结合。2、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引、扶、放、评”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铺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自己探索。“扶”就是扶着学生“走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

6、是收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样做,就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一切由教师安排学什么、做什么的被动式学习,而是让每个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例如,三年级的“求未知数X”的新授谍上,教师先布置学生看书预习,自己尝试,了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再由同桌同学指指、点点、议议,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直观教具的看一看、放一放、算一算,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学得欢、用得活、记得牢,教师也获得了情感的满足。三、课堂引进“小组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小组学习是

7、课堂教学中畅通交往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在于同学之间由竞争对手的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的关系,不仅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而且在互相帮助、检查和鼓励中达成共识,共同提咼。在小组教学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讲评,及时反馈。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教学“20以内进行加法”时,教师首先板演,左边摆

8、7个木块,右边摆5个木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