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

ID:5268183

大小:916.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07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_第1页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_第2页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_第3页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_第4页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刊专稿《固蝴毹魏篱黑万方数据doi:10.3782/j.issn.1006—0863.2014.02.02公共问题与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基础杨冠琼刘雯雯[摘要]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之间的不断契合的过程。作为化解公共问题的工具,国家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复杂性的契合度越高,国家治理能力越大。任何一个社会面临的公共问题,都具有社会和文化嵌入性、时空依赖性与知识、理性和技术依赖性,因而公共问题具有动态复杂性的性质。这一性质表现为多重嵌入性、动态演化性、宏观涌现性、主观建构性、自组织临界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根据阿什比定律,公

2、共问题的动态复杂性要求化解与应对公共问题的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性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必须重构与当代公共问题动态复杂性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此应坚持网络化结构、利益相关者或公民为中心、协商与共识达成、公共价值增殖效应最大化、社会自组织与协同能力激发以及信任、互惠与合作能力促进等原则。[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公共问题;复杂适应性;阿什比定律[中图分类号]13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4)02—0015—0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问题,向社会科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如何

3、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否存在固定的模式,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条件或影响因素、机制、结构、过程,如何确定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本质,等等。本文试图从国家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的性质和特征相契合的角度,对上述相关问题,特别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本质与模式等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性质与特征之间不断契合的过程。作为化解公共问题的工具,国家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契合度越高,国家

4、治理能力越大。任何一个社会面临的公共问题,都具有社会和文化嵌入性、时空依赖性与知识、理性和技术依赖性,因而公共问题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性质。这一性质表现为多重嵌入性、动态演化性、宏观涌现性、主观建构性、自组织临界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根据Ashby必要多样性定律,公共问题的动态复杂性要求化解与应对公共问题的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性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必须重构与当代公共问题动态复杂性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此应坚持网络化结构、利益相关者或公民为中心、协商与共识达成、公共价值增殖效应最大化、社会自组织与协同能力激发以及信任、互惠与合作能力促进等原则。一、问题基础为何重要公共问

5、题的性质与特征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来源,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支点与归宿。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程度或水平,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与其面临的公共问题性质与特征的契合程度。因而这种契合性是理解一系列与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相关问题的关键。事实上,问题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论建构的基础,这已经是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领域人们的共识。追问问题的性质与特征要求人们必须回答如下关键问题:人们面对的现实由什么样的基本实体构成?这些基本实体怎样彼此相互作用?这些基本实体又怎样与感官相互作用?对这些实体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合理,以及在寻求问题解答中使用什么新技术或新思维?库恩认为

6、,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性回答,将形成一整套假设、概念、命题、方法与逻辑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特定联结关系所构成的理论,因而既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必经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行为的博弈论与计算模拟研究”(编号:13AZD093)作者:杨冠琼,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刘雯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014年第2期总第344期15固黼煎臻篱攥羚本刊专稿万方数据路。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性回答的再考察,若形成与此前完全不同的理论,那么这种新理论便是理论范式的一种演进或革命。CL;正是基于上述逻辑,众多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大师们,都非常重视各自领域问题性质与特

7、征的研究。爱因斯坦曾指出,“问题的性质与特征远比问题的解决方法更为基础,因为问题的界定与呈现本身蕴含着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心1哈耶克认为,在回答应该构建什么样的理性经济秩序时,首先必须理解人们面临问题的性质与特征。正是由于人们对理性经济秩序问题的性质与特征存在错误的理解,才引发了关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许多争论。为了说明问题性质与特征的重要性,他在《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一文中深入、细致地探讨了理性经济秩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