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

ID:56028542

大小:420.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_第1页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_第2页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_第3页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_第4页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Ol4年9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14第51卷第5期Journa1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o1.51NO.5具身认知哲学视角下的社会认知观何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摘要]具身认知的哲学观将认知看作是一种意义建构活动。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对自身和他人具身的意义建构活动进行协调,从而使主体双方共同参与对方的意义建构的过程。简而言之,社会认知过程就是共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主体间实时的、动力循环的交互行为构成了社会认知的基本方

2、式。[关键词]具身的;社会认知;意义建构[中图分类号]B0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62(2014)05—0022—06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on)是指在人际交往动,主张通过基于行动的主体间的交互来建构和理中,主体通过对他人行为、表情、情绪等方面的认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以知,从而对他人特定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Zahavi、Gallagher、Hutto等为代表的“具身社会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系列过程。这种能力从何而认知”研究范式。它一方面积极吸纳现象学传统中来?是何

3、种认知机制使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产生有关社会认知本质的敏锐洞见;另一方面也大量借共情、信任等?这既是与“他心问题”这一传统哲鉴近2O年来认知科学关于模仿、共情、情绪传染学问题相关的疑问,也是当代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等的实证研究成果,减少了社会认知研究中的思辨方向。继Russell、Ryle、Wittgenstein、Fodor等成分,而且从实体建构层面拓展了对社会认知的理一脉分析哲学家的讨论之后,目前最为流行的两种解。社会认知理论是理论论与模拟论。学术界似乎已经一、具身的认知哲学观达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一种令人满意的对社会认知的阐

4、释,只能在理论论、模拟论或两者的混合物具身的认知哲学关注以下根本性问题:什么是之间做出选择。除此之外,别无他选。然而,近年行动者?什么是自治?认知者为什么关注周围世来,这一正统学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界?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说世界对认知者来说是有意2O世纪80年代,西方哲学界出现了一种以现义的?作为一种非还原性的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具象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具身(embodied)认知哲学思身认知观认为人类的生命与认知之问有着密切的关潮。它主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身体以及联。正是因为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人类“具有组织的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不

5、可分离。随着哲学家与认特征(organizationalproperties),才使人从本质知科学家知识联姻和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认上成为实用意义上的认知者”[】]。而这种“有组织知研究出现了一条新的进路。这一新的研究进路将的特征”的核心就在于生命系统所具有的构成性社会认知过程视为一种基于具体情境的意义建构活(constitutive)、交互性(interactive)自治能力。[收稿日期]2014—05—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知行哲学的当代研究”(1lJJD72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

6、划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认知科学视野中的具身性研究”(13YJC72001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认知哲学研究”(13JZD004)[作者简介]何静(1981一),女,浙江富阳人,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讲师,从事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研究22所谓自治,就是指人类能够自我生产、自我维系和主义的进路不同,具身认知提供的是一种动态的认自我区分的能力。因此,人类的生命系统就仿佛一知定义——有机体将一张意义之网投射到了自身所张由动力过程(如新陈代谢的、免疫的、神经的和处的世界之上。这个过程对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耦知觉一运动的过程

7、)编织起来的网,它通过在环境合进行了调节,并对自给自足的自我身份进行了维中自给自足、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系。而这,也决定了有机体看待世界的视角不可能将自身区别于环境并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一个自是绝对客观和中立的。与世界进行交互,对认知者治系统就是人类在不确定的条件中,积极地形成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认知或者说意义建构就是在维系自我身份的复杂过程的集合。除了知觉一运动有机体在与世界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构建和理解意义和神经动力学的自治形式以外,构成性和交互性的的。意义建构是一个“根植于生物性有机体的、关特征也会从自我身份形成

8、过程的不同层面涌现出系型过程”L4]。来。二、现象学对理论论和模拟论的批判具身认知哲学家(如Varela,Thompson等)认为,正是这种自治能力使得生命系统成为认知在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目前最为流行的两种者。这种观点抛弃了那种认为认知者是被动地对环理论是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