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ID:5605523

大小:3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19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_第1页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_第2页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_第3页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_第4页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摘要:城镇化需要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其次从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入手,分析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机理。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在户籍身份、社会地位、生活权利、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受教育程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工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二元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作者简介:相征,男,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赵鑫,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从事农业问题及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056-0616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  摘要:城镇化需要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其次从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入手,分析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逻辑机理。研究表明:农民工群体在户籍身份、社会地位、生活权利、生活习惯、生活理念、受教育程度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完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农民工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二元结构;产

3、业结构;城镇化作者简介:相征,男,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赵鑫,男,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问题及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056-0616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城市化进程仍需下大力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农民工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他们为实现自身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大量涌入城市生活,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也是城市劳动力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进城务工

4、人员的境况不容乐观。在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尽管在职业的空间位置发生了转变,却没有实现户籍身份的城镇化。这种就业与身份的矛盾使进城务工人员长期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形式上体现为“亦工亦农”、“非工非农”的边缘身份。农民工群体往往处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底层,首先面临的困境就是日常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生活习惯、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工的城镇化进程步履维艰,基本的社会生活权利无法保障,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建立社会公平与公正。因此,寻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路径探索对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建设和经济可持

5、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农民工群体一般是指虽然是农村户籍,但主要生活经济来源依靠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是在我国体制转型时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城乡分离。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农民工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以初中、高中文化水平者居于主体地位,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所以农民工目前大多仍旧从事简单体力劳动。(2)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主要包括建筑业、制造业以及装修业、餐饮业等服务业。此外,16农民工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因为省会城市中农民工就业发展机会更

6、多,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条件较优越。(3)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偏低。尽管部分农民工工资的确定已经实现了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协商解决,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工资水平仍然偏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只是略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4)农民工工作流动性较强,仍处于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状态。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流动性较强的工作。导致农民工这种职业选择偏向的主要原因在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迫于工作和生活需要,不得不在城乡之间往返,保持着双向流动的状态。[1]我国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探讨由来已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7、,就从城市适应的理论出发研究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民工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在城市中拥有稳定的职业与经济收入;二是通过职业特征与收入水平产生与城镇化居民相一致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2];三是在相似的生活背景前提下,使农民工群体形成与以往不同的、符合城镇化生活特征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这三种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在我国目前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尚不统一,各有侧重,本文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分为“形式上(狭义)的农民工市民化”和“本质上(广义)16的农民工市民化”。[3]“形式上的农民

8、工市民化”仅指农民工在职业空间转移中实现的户籍身份转变的过程,即取得城市户口,成为形式意义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