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

ID:5619696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2-20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_第1页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_第2页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_第3页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_第4页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体验哲学探究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了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观点。我们持不同观点。通过对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不同语言在使用概念隐喻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并从产生相似性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的角度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关键词概念隐喻体验哲学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StudyontheSapir-WhorfHypothesis——FromthePerspectiveofExperientialismZHAOGuiying,LIUXiaosh

2、ua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Education,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AbstractSince1990stherehasarisesanewinterpretationontheSapir-WhorfHypothesis,supportingtheclaimthatlanguageinfluencesthought.Whilethisarticleintendstogiveanegativesupport.BymakingacomparativestudyontheConceptualM

3、etaphorbetweenEnglishandChinese,itisfoundthatthereexistgreatsimilaritiesin10theconceptualmetaphorizationbetweenthetwodistinctlanguages,whichisanalyzedfromtheperspectiveofexperientialism.Itcanbeinferredthatdifferentlanguagesdonotleadtodifferentmetaphoricalthinking.Keywordsconceptualmetaph

4、or;experientialism;Sapir-WhorfHypothesis0前言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被提出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一直受到学界热议,对“假说”的争议颇多。自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假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新的认识,进入了“新沃尔夫主义”时期。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理论,认为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他们的概念框架也各不相同的,因此导致他们的思维模式亦不相同。本文持不同观点。通过对英汉“时间作为空间”概念隐喻、情感概念和事件结构概念隐喻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两种不同语言在此三种概念隐喻化方面是否存在相似性。如果存在,就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

5、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如果存在,那么产生这种共性的基础——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又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驳斥。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纷争10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与人类思维息息相关。自古以来,语言与思维问题就是哲学界、语言学界、人类学界持久的话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议论的焦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Hypothesis)是继康德、洪堡特和博厄斯以来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影响颇深的理论假说,集中体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一名称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命名的,是由

6、沃尔夫的学生霍耶尔(Hoijer1954)提出的。1956年,在约翰·卡罗尔(J.Carroll)编纂的名为《论语言、思维和现实》的沃尔夫文集的前言中,沃尔夫的语言-思维观被总结为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relativity)。可他却未对语言相对论明确定义,因而导致一些语言学概述类著作断章取义,将沃尔夫假说分为强式和弱式(Crystal1997;Kramsch1998)。前者认为语言决定思维;后者也叫作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影响思维,即一种语言的结构会影响其使用者的习惯性思维,因此,使用不同语言,概念框架亦不相同,因此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自二十世纪60年代到9

7、0年代,许多语言学学者都对假说的强式版进行过批驳(Lenneberg1953;Berlin&kay1969;Leech1974;Brown1976;Pinker1994),认为语言决定论太过绝对化。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也针对10“强式”版加以批驳(高一虹2000;潘文国、谭慧敏2005;张振江2007:)。①直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认知语言学及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人们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新的认识,进入了“新沃尔夫主义”(New-Whorfism)时期(Levinson2003;Evans&Green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