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

ID:57813066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0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1页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2页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3页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4页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耍:通过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案例,以精选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探索教学策略为核心,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学习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冃标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教师要努力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

2、学习的主人”,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一、精选精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授课时如果做到知识点面面俱到,那么40分钟的课堂教学就会变成传统的“满堂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対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是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高屮学生已能在阅读时提取关键信息,并具有一定的思考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敢于放手,灵活处理学生能自己看得懂的知识,不讲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不直接给出学生能自我探索得出的结论.例如,在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相关概念及电解质导电的注意事项可以在导学案屮前置自学,上课开始时先抽

3、查提问学牛对Na20>NaCKH2S02、NaOH.酒精等基础物质作判断,以检查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掌握情况•重点让学生讨论Cu、KC1溶液、液态HC1、C02、BaSO2等几个典型易混淆的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理由是什么?Cu和KC1溶液学生容易根据概念判断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液态HC1不同于盐酸,仍是纯净物,所以属于电解质•难点是C02,教师需要点拨学生虽然C0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导电原因是C02和水反应生成的H2C02能够电离出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并不是C02自身能够电离,这样的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范畴•然后引导学生归纳类似的物质还有S02、

4、S02、NII2等•同理向学生解释BaSO2属于电解质的原因并归纳类似的物质•学生课前自学简单易懂的知识,课堂集中解决重难点,给学牛充裕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原电池”时,教师可设计教学情境:1792-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通过实验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时,只耍中间隔有湿的多孔材料,就会有电流的产生•他把铜片和锌片放入盐

5、水中,制成“伏打电池”•从19世纪开始,关于伏打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引发了一场持续百年的争论•许多物理学家的观点是电子从张力高的金属流向张力低的金属,许多化学家则认为是金属的表曲发生了化学反应,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还测定了电荷量和化学反应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任务:为了认识原电池的原理,请你完成以下思考和实验设计.实验: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放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表面有无气泡产生,若没有,尝试用电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思考、实验1:推测铜片表血牛成的是什么气体?设计实验验证.思考、实验2:什么情况下铜片表面会有H2产生?设计实验验证.思考、实验3:为什么稀H2S02中的H+会在铜片表面

6、变成H2?设计实验验证.思考、实验4: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设计实验验证……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学牛所熟知的,可是现在学生却发现铜片表面有H2产生!这里不仅利用学生新旧认知的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为模拟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提供了一个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经历了和科学家类似的科学探究过程后,最终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三、运用问题链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小问题,注意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率•即运用问题链模式,借助一系列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

7、入思考,最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在讲“水的电离”时,对于“强酸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11+)或强碱中由水电离出来C(OH-)”的计算,如果直接让学生讨论:0.Olmol/L的HC1中由水(H20)电离出来的c(H+)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会因不知从何入手思维受阻,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如果设计以下有梯度的“问题链”,把问题分解,大冃标变成3个“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小冃标,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中得出止确的结论.(1)0.Olmol/L盐酸中c(H+)等于多少?是什么物质电离出来的?(2)0.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