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

ID:59370706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_第1页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_第2页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_第3页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_第4页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麦抗条绣病品种抗性丧失的现状及治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麦条锈病属低温病害,具有发生速度快,流行性强的特点,近年来在我国连续大流行。病菌主要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越夏,由于其具有长距离气流传播的特点,可在越夏区及与之毗邻的小麦种植区流行,主要在西北春麦区、华北、淮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发生危害。目前为止,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经济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1小麦条锈病近年发生状况该病害曾于1950年、1964年和1990年在我国麦区大流行,分别使小麦减产60亿kg,32亿kg和26亿kg[1]。中国1990年大流行面积超过1.3亿亩,1996年发生面积9700多万亩,2002年发生面积8300多

2、万亩,2003年发生面积7400多万亩。2010年郧县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13万hm2次,其中中等偏重发生面积1.33hm2次,大发生面积8000hm2次[2]。成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状况在大流行年份可减产30%~50%,中度发生年份减产15%~20%,较轻发生年份减产5%左右[3]。2抗条锈病品种的应用成效、抗性丧失主要原因分析2.1目前正在使用的抗病品种陇南地区抗病品种的使用及效果,在1981到1996年的16年间,清农1号对条锈病有10年免疫,4年病情指数在4以下,直至1997年以后才彻底丧失抗性。截止到2006年利用有效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

3、、持久抗性品种和其它抗源材料,育成一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和有潜力的新品系共16个,2004年以来育成的10个品种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7.3%~28.9%,特别是2006年审定的兰天系列5个山旱地品种,平均产量5497.5~5875.5kg/hm2,较对照增产15.25%~19.46%[4]。目前正在使用的抗病品种主要有富麦2008,靖麦11号,9365等。靖麦11号是曲靖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承担“云南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运用人工杂交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经多年的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丰产、稳产

4、、广适、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在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年代更表现出卓越的抗病性[5]。9365是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创造的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于1993年配制杂交组合,经过系谱法选育,于1998年定型出圃的高抗条锈病、高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该材料于2002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经过多年观察、利用发现,9365对条锈病表现高抗,其穗大、成穗率高、落黄好是陕西省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可以利用的抗条锈小麦品种[6]。2.2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分析2.2.1品种种植不当导致抗性丧失近年来,抗锈、耐锈小麦品种大面积推广,高感锈病小麦品

5、种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但一些中低感小麦品种仍在生产中被继续使用,这是造成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2009年郧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共有41个,种植的品种多乱杂,绝大部分不抗条锈病[2];在同一地区大面积单一种植,抗病性也会丧失,而变为感病品种[7]。2.2.2锈菌的变异和基因短缺(1)锈菌变异速度快、品种抗性保持年限短,致使屡次出现生产上抗病品种短缺的被动局面[4]。(2)抗条锈基因的利用较为局限,通过定向选择易使锈菌产生相应的致病优势流行小种,从而使品种普遍丧失抗性。(3)我国普遍利用专化抗性,其抗病性受一对主效基因控制,一旦为致病基因克服,往往导

6、致抗性彻底丧失[4]。(4)部分品种种质不纯也会使抗病品种抗性丧失[8]。3保持抗性的有效措施3.1有效抗病基因的充分利用我国有许多抗条锈的基因尚未在小麦生产上得到很好利,如Yr5、Yr6、Yr7、Yr8、Yr10、Yr11~18、Yr~CV、YrC591等。虽然抗性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但这并不妨碍它与其他抗源结合继续利用,这种不间断的利用对新的抗病基因型出现有很大帮助[9]。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兰州农校都在致力于多系品种培育,这种多个有效抗病基因的聚合品种,大大提高品种的抗病性,延长品种使用寿命[9]。3.2农家品种中抗性的发掘与利用

7、农家品种品种多,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分别鉴定了从全国各地搜集的农家品种资源9000多份,对它们分析得抗病性占了6%,感病品种病情指数低3%它们与抗病类型搭配使用,在生产上也具有积极意义[9]。3.3适当的栽培管理及加强监测预测在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布局两套携带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组合,以切断锈菌周年循环,延缓新小种的产生速度,延长抗性保持年限[10]。3.3.1栽培方法(1)品种混(间)种植对于条锈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效果,而且抗病组分比例越高,防病效果越明显,甘肃甘谷与四川盐亭利用当地

8、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混(间)种植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品种混(间)种植防治小麦条锈病在由发病中心引起的田块内效果明显,但对于由外来菌源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