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

ID:7202281

大小:34.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06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_第1页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_第2页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_第3页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_第4页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促发展[摘要]本文以xx县xx镇为个例,探讨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三大制约因素:生源的大量流失、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点从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xx县xx镇下辖1个居委会、x个行政村,全镇人口x人,是xx县的大乡镇之一,然而,我镇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却称不上教育大镇。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感到汗颜,党委政府领导颇有微词,全镇的干部群众很不满意。那么,制约我镇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出现这种状况的原

2、因在哪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一、制约因素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工程,制约因素很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新形势下,制约因素主要有:1、生源的大量流失成为制约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让我们看几组数据:数据一:我镇3~6岁幼儿数分别为3岁x人;4岁x人;5岁x人;6岁x人,适龄入园幼儿总数为x人,而近两年在本镇幼儿园(班)(包括民办)就读的幼儿应有x人,尚有x名幼儿流入城区就读。数据二:XX年小六毕业总人数为x人,升入本镇初中只有x人,其中流入城区就读x人;XX年小六毕业

3、总人数为x人,升入本镇初中只有x人,其中流入城区就读x人。数据三:近两年来,小学、初中在读学生转入城区就读的每年在x人左右。初略估算,最近两年我镇生源流失高达x多人。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学生谈不上办学效益。生源,特别是其中优质生源的大量流失,直接威胁到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的生存,造成这一区域义务教育声誉的失衡,也造成这一区域义务教育的系列问题的凸现,长此以往,就会陷入“生源流失——办学效益差——生源大量流失——办学效益更差”的恶性循环。2、现行的人事制度成为制约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镇在籍初中学生708人,现

4、有教职工x人,师生比为x;按国颁1:18的编制标准核算,初中部超编x人;小学在籍学生人数x人,现有教职工x人,师生比为x,按国颁x的编制标准核算,小学超编x人;全镇共计超编x人。从去年开始全镇仅有x名教师调入城区学校,其它教师没有异动,全镇教师队伍一团死水。在严重超编的情况下,却还从其它乡镇调进了x名教师。面对如此庞大的超编人员,他们要岗位,要待遇,要福利……于是一系列问题便接踵而至。3、教师的激励机制成为制约城乡结合区域义务教育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职工的超编造成了学校分工的严重不平衡。能者多劳,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5、而那些庸者,学校考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乐得逍遥自在,工作轻松不说,有时还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样就打击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也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激励教师,全镇中学符合条件晋升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多达x人,然而从XX年开始至今整整五年没有一个高级教师职称晋升指标,完职中晋升高级职称的指标尚有多余,就连邻近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中连续分了两个高级指标,这些教师对高级职称指标由盼望到失望,再到绝望,那么,其工作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二、原因探讨造成“大镇非教育强镇”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主要原因有:1、特殊的区域位置

6、给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xx镇距县城x公里,处于城乡的“夹缝”中,澧水河将全镇分为两大块,河南岸有枝柳铁路纵贯,河北岸有原省道x线跨越,交通十分便利。从我镇x岸每x分钟有一趟公交车往返县城,低廉的票价给我镇人民带来了实惠,也为我镇学生流向城区提供了方便。每天凌晨四、五点,从我镇发出的头三趟公交车几乎全是清一色背着书包进城上学的学生。接送我镇幼儿的专车从面的改成了中巴。同时,由于澧水河这一天然障碍,初中部设在河南岸,河北岸的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也往往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城区学校,特殊的区域位置客观上造成了生源的大量流失。同时,也对教师队伍产

7、生了不小的冲击。离县城近,信息畅通,教师朝思暮想着调进城,人心思迁。调不进城的老师,大部分家在城区,交通便利,走“教”现象非常普遍。2、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滞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变了,农民富了,富了的农民也就产生了一种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的普遍心态,对子女受教育的环境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迫切了,潜意识地认为只有在优质教育资源中他们才会实现自己夙愿。而我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设备设施远远达不到富了的农民的

8、要求,这就造成“五雷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的局面。3、部分教师的素质与教育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质量。我镇教师超编严重,生源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