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ID:76109563

大小:470.76 KB

页数:70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1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2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3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4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5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6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7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8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9页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单位代码:10472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号:20130202005中图分类号:R47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inType2DiabeticPatients作者姓名:王媛导师姓名:李荣教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名称:护理学培养院系:护理学院完成时间:二〇一六年三月 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inType2DiabeticPatientsAThesisSubmittedfortheDegreeofMasterCandidate:WangYuanSupervisor:Prof.LiRongSchoolofNursing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 目录摘要.....................................................................................................................................1Abstract..................................................................................................................................4前言.....................................................................................................................................8研究对象与方法...................................................................................................................9结果...................................................................................................................................14讨论...................................................................................................................................32小结...................................................................................................................................41综述: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46附录...................................................................................................................................5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4致谢...................................................................................................................................65个人简历.............................................................................................................................66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摘要背景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由于其治疗是一项集药物、饮食、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的大工程,再加上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的特点,使得患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为焦虑和抑郁,导致患者的幸福感水平普遍降低,生活质量全面下降,严重影响其全面康复。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1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2在现状调查、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专家意见,确定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措施。将调查中符合入选条件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3件好事法、表达感谢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实生活练习等,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心理护理,出院后进行电话干预,每周1次,每次30~40分钟,干预时间为5周。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体1 幸福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验证该心理护理的有效性。2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8(34.9%)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轻度焦虑44(26.5%)例,中度焦虑13(7.8%)例,重度焦虑1(0.6%)例,患者的焦虑总粗分(36.09±8.13)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4(56.6%)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其中,轻度抑郁53(31.3%)例,中度抑郁38(22.9%)例,重度抑郁4(2.4%)例,患者的抑郁总粗分(42.37±9.17)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男性(78.88±13.62)略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73.89±13.66)和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并发症、抑郁、主观幸福感在焦虑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焦虑、主观幸福感在抑郁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医疗费别、并发症、焦虑、抑郁在主观幸福感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抑郁、主观幸福感、有无并发症进入了以焦虑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共解释焦虑变异的59.6%;焦虑、人均月收入、职业进入了以抑郁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共解释抑郁变异的52.2%;焦虑进入了以主观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的41.4%。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2 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干预组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得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国内常模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水平男性稍高,女性无统计学意义。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有:主观幸福感、有无并发症、人均月收入和职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焦虑。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关键词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心理护理3 Applic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inType2DiabeticPatientsAbstractBackgroundDiabetesMellitusisametabolicdiseasecharacterizedbychronichyperglycemiawhichiscausedbygeneticfactors,environmentalfactorsandotherfactorsworkingtogether.Withthechangeofdietstructure,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andtheagingofpopulation,theincidenceofthediseaseisincreasingyearbyyearandithascausedenormoussocietyandeconomyburden.Themainclinicalsymptomsofdiabetesmellitusare“alittlemorethanthree”,namely,polyuria,polydipsia,polyphagiaandweightloss.Duetoitstreatmentisabigprojectwhichneedsasetofdrugs,diet,exercisetherapy,bloodglucosemonitoringandhealtheducation,coupledwithmorecomplicationsandthecomplexityofthedisease,thepatientsbeargreatpsychologicalpressureforalongtimewhichisveryeasytocauseallkindsofpsychologicalproblemsthatanxietyanddepressionaremostcommonresultinginhappinesslevelgenerallydecreased,qualityoflifeoveralldeclinedand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influencedseriouslyofpatients.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tatus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analyzetheirinfluencingfactors;Toexplor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on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toprovide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thepsychologicalnursingmethods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Methods1The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4 wereevaluatedbyself-ratedanxietyscale,self-rateddepressionscaleandgeneralwell-beingscheduleamong166hospitalized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formthe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inthreegradeshospitalofacitybythepurposesamplingmethod.2Psychologicalnursingmeasures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weredeterminedbycurrentsituationsurvey,referringtorelevantliteratureandexpertsopinions.The110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ofthesurveywhomettheinclusioncriter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onlyroutinenursing.Theinterventiongroupreceived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onthebasisofroutinenursingincludingthemaincontents:threegooddeeds,expressinggratitude,playingtheirstrength,enrichingthelifepracticeetcandweregiventhepsychologicalnursingforface-to-faceduringhospitalizationandtelephoneinterventionafterdischarge.Theinterventiontimewas5weekswithonceaweekand30~40minutesforeachtime.Afterintervention,the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oftwogroupswereassessedwithgeneraldataquestionnaire,self-ratedanxietyscale,self-rateddepressionscaleandgeneralwell-beingscheduletotesttheeffectivenessofthepsychologicalnursing.3ThestatisticalanalysiswascarriedoutwithSPSS17.0.Ttest,Chi-squaretest,Pearsoncorrelationanalysis,ranksumtest,One-WayANOVA,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wereusedtoanalysethedata.Results1Thestate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mongthe166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58(34.9%)patientssufferingfromanxiety,amongwhich42(26.5%)patientssufferedfrommildanxiety,13(7.8%)patientssufferedfrommoderateanxietyand1(0.6%)patientssufferedfromsevereanxiety,theanxietytotalrawscore(36.09±8.13)washigherthantheChinesenormwhichshowed5 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Besides,forallthesepatients,94(56.6%)patientssufferingfromdepression,amongwhich53(31.3%)patientssufferedfrommilddepressionand38(22.9%)patientssufferedfrommoderatedepressionand4(2.4%)patientssufferedfromseveredepression,thedepressiontotalrawscore(42.37±9.17)washigherthantheChinesenormwhichshowe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malepatients(78.88±13.62)wasslightlyhigherthantheChinesenormonthescoreofsubjectivewellbeingwhichshowe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n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betweenthefemale(73.89±13.66)andtheChinesenorm.2influencingfactors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ByOne-WayANOVA,thescoreofanxietyha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gender,educationlevel,occupation,monthlyincomeperperson,complication,depression,subjectivewell-being(P<0.05);Thescoreofdepressionha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educationallevel,occupation,monthlyincomeperperson,anxiety,subjectivewell-being(P<0.05);Thescoreofsubjectivewell-beinghad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differentgender,educationallevel,monthlyincomeperperson,medicalinsurance,complication,anxiety,depression(P<0.05).By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depression,subjectivewell-beingandcomplicationenteredtheregressionequationofthescoreofanxietyasthedependentvariablewhichcouldexplain59.6%ofitsvariance;anxiety,occupationandmonthlyincomeperpersonenteredtheregressionequationofthescoreofdepressionasthedependentvariablewhichcouldexplain52.2%ofitsvariance;anxietyenteredtheregressionequationofthescoreofsubjectivewellbeingasthedependentvariablewhichcouldexplain41.4percentofitsvariance.3Theintervention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on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forpatientswithtype26 diabetesmellitusBeforetheintervention,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onthescores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Aftertheintervention,the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onthescoresofanxiety,depressionandsubjectivewell-being;Beforeandafterintervention,thescoresofanxiety,depression,subjectivewellbeingoftheinterventiongrouphad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scoresofanxiety,depression,subjectivewellbeingofthecontrolgroup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1ComparedwiththeChinesenorm,thelevelsofanxiety,depression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werehigherandmalewereslightlyhigheronthelevelofsubjectivewell-beingandfemale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anxietyanddepressio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weresubjectivewell-being,complication,monthlyincomeperpersonandoccupation;Theinfluentialmainfactorsofsubjectivewell-beingwasanxiety.2Psychologicalnursingbasedonthetheoryofpositivepsychologycouldeffectivelyreducetheanxiety,depressionandimprovethesubjectivewell-being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Keywordstype2diabetesmellitus;AnxietyandDepression;SubjectiveWell-being;Positivepsychology;PsychologicalNursing7 前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所导致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患病率正成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报告:1985年,全球已诊断的DM病人大概有3000万,但到了1995年患病人数却达到了1.35亿,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患病人数就增加了约5倍。最新资料表明,2013[1]年,全国DM的患病人数已经有3.82亿,并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5.52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最新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DM的患病人数为9629[2]万,居全球之首,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DM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3]90%为T2DM。WHO的相关资料表明,DM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对总体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第3位,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4]第5位。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WHO认为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身心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社会因素在DM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DM患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并发症多、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5]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为焦虑和抑郁,而这种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又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和排斥,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导致其主观幸福感普遍降低,生活质量全面下降。随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DM的治疗目标不仅要控制血糖,而且更要减轻疾病症状、防治并发症、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其主观幸福感。Phillips教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DM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被看作一种严重的、[6]特殊的并发症来处理。因此,针对DM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测、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项目,目前,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DM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对其[7]进行心理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Katie等人采用行为取向训练来改变DM患者的行为方式,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有所改善,研究结果提示,行为训练可以改善[8]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指标。Keogh等人采用家庭心理干预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8 错误认知、消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9]郁状态以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余慧慧等人研究表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DM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其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10]杨金芬等人对75例T2DM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经[11]过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显著效果。毛仁丹吉等人对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老年DM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是减轻老年DM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有效策略,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使其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现实,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传统的心理干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而忽略了对患者积极情绪及正性能量的开发。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成为西方国家中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与传统心理学有所不同,该理论主要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技能,致力于研究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体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个人特征、群体[12]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它认为对于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他们不仅要求减[13]轻痛苦和烦恼,而且需要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因此,在研究怎样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同时,重视其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思考,本研究以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总体幸福感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患者的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按照专家意见,选出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实施该措施,验证其有效性,为全面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同时,激发其自身潜在的积极情绪,使其以更加积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提高其主观幸福感。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研究对象的来源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90例T2DM患者为研9 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WHO1999年DM诊断标准(症状+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水平≥11.1mmol/L);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③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意识、认知功能、语言沟通障碍;②有严重的DM并发症(如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1.1.2样本量的计算[14]样本量的大小可取变量数的5-10倍,本研究的变量数为18个,考虑到无效样本的影响,故进行调查时尚需增加10%-15%的样本量,所以本研究拟定样本量为190例。1.2研究方法1.2.1研究工具1.2.1.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用于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疗费别、婚姻状况、病程、有无并发症。1.2.1.2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于1971年由Zung编制,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条5个条目的评分为反向计分。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总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总分越高,焦虑的程度越高。其中低于50分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量表协作组我国1158例正常人进行SAS评定,评定结果总粗分[15]为29.78±10.07(中国常模)。1.2.1.3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于1965年编制,用于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SD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评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总分越高,抑郁的程度越高。其中低于53分10 为无抑郁,53~62分者为轻度抑郁,63~72分者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量表协作组对我国1340例正常人进行SDS评定,评定结果总粗分为33.46±8.55[15](中国常模)。1.2.1.4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于1977年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Fazio编制,用于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1996年,国内学者段建华对其进行了本土化修订,修订后的量[16]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修订后的量表包括18个条目,6个因子:①对生活的满足或兴趣:由6、11条目组成;②精力:由1、9、14、17条目组成;③对健康的担心:由10、15条目组成;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由4、12、18条目组成;⑤松弛与紧张:由2、5、8、16条目组成;⑥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由3、7、13条目组成。其中1、3、6、7、9、11、13、15、16为反向计分,所选答案题号即为分值,GWB的主要统计指标为量表总分及6个因子得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GWB的[17]中国常模为男性:75±15,女性:71±18。1.2.2问卷调查对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190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90份,剔除作答具有明确规律性以及应答条目缺失达20%以上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87.4%。1.2.3选择心理护理措施为了保证心理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本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简单、易操作,便于临床护理人员理解及掌握;②患者易于接受,且有条件实施;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选出适合T2DM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在现状调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专家意见,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确定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向患者讲解什么是积极情绪以及培养积极情绪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发现患者的积极情绪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支持,并鼓励其保持这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②3件好事法,建议患者多留意生活中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天晚上睡觉前,记录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并总结好事发生的原因,进而减少患者负性11 情绪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③表达感谢法,闭上双眼,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那些人给过你帮助,那些人曾默默地为你付出过,然后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并给对方打个电话或者当着自己要感谢人的面将感谢信念给他听,给对方一定的反应时间,两个人共同回忆让你觉得这个人需要感谢的那件事;④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周做一次自己擅长的事情,从中体验到骄傲、自豪,对自己很满意;⑤充实生活练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亲朋好友多联系,多走动,参加体育锻炼等。1.2.4实施心理护理将调查中符合①SAS≥50分,或SDS≥53分,或男性GWB≤75分,女性GWB≤71分;②自愿参加本研究的111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DM相关知识介绍、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血糖监测以及常规心理护理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护理,内容包括:3件好事法、表达感谢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充实生活练习等,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心理护理,出院后进行电话干预,心理护理均有研究者本人和年资较高(护龄≥5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善于交际和沟通)的护士进行,实施该护理前,均经过统一的培训与学习。干预前,研究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取得他们的配合;实施各项心理护理措施并无固定的顺序;干预过程中,注意聆听患者的谈话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切记不能强行打断患者,应找合适的机会,将其交谈内容带入主题;研究者应起到监督的作用,下次干预前,对患者上次心理护理布置的任务(记录每天发生的3件好事、需要感谢的人等)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完成的很好,应及时给予支持和表扬,并鼓励要一直坚持下去,如果患者完成的不是很好,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对策。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为5周,每周1次,每次30~40分钟。干预后采用SAS、SDS和GWB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干预过程中,对照组有1人因感觉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主动要求退出,最后共110例病人者参与并完成本研究,即干预组55例,对照组55例。12 1.2.5统计学方法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后,两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对T2DM的一般资料、焦虑得分及程度、抑郁得分及程度、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得分及程度、抑郁得分及程度、2主观幸福感得分进行描述统计;采用或秩和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前后两组患者自身的焦虑、抑郁以及总体幸福感得分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对试验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1.2.6质量控制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的,在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以确保课题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问卷发放和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应向患者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强调自愿与保密原则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同时,向患者发放小礼品,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指导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视力问题,不能够独立完成的,应由研究者将问卷内容逐条念给患者听,待患者做出评定后,由研究者代笔记录患者的回答;问卷填写完后,当场收回,并及时检查、核对,发现漏项、错项,及时补填与纠正;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均为研究者本人和临床年资较高的护士,实施该措施前,均经过统一的培训与学习;数据输入阶段,将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编号,采用双人核对录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1.2.7伦理原则应向所有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对参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应给予保密;干预结束后,应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指导,提供护理服务技术支持。13 2结果2.1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T2DM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具体见表1。表1T2DM患者的一般资料(n=166)项目例数(n)构成比(%)性别男9054.2女7645.8年龄<453722.345~4622.7>598350.0婚姻状况已婚15191.0未婚、离婚、丧偶159.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31.3初中4627.7高中/中专3722.3大专及以上3118.7职业农民5231.3工人、干部、其它5331.9离退休6136.7人均月收入<10006740.41000~3521.1>20006438.6医疗费别公费42.4新农合5130.7医保9154.8自费2012.014 病程<56036.15~4527.1>106136.7并发症有9154.8无7545.22.2T2DM患者的焦虑现状T2DM患者的焦虑评分(总粗分)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T2DM患者的焦虑评分(总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项目例数(n)总粗分(x±S)tP焦虑16636.09±8.1310.001<0.001国内常模115829.78±10.07在166例T2DM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占总人数的34.9%,其中,轻度焦虑44例,占总人数的26.5%,中度焦虑13例,占总人数的7.8%,重度焦虑1例,占总人数的0.6%,见图1。图1T2DM患者的焦虑程度构成2.3T2DM患者的抑郁现状T2DM患者的抑郁评分(总粗分)高于国内常模(33.46±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5 表3T2DM患者的抑郁评分(总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项目例数(n)总粗分(x±S)tP抑郁16642.37±9.1712.520<0.001国内常模134033.46±8.55在166例T2DM患者中,有94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占总人数的56.6%,其中,轻度抑郁53例,占总人数的31.3%,中度抑郁38例,占总人数的22.9%,重度抑郁4例,占总人数的2.4%,具体见图2。图2T2DM患者的抑郁程度构成`2.4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现状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男性略高于国内常模(7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国内常模(71±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4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项目例数(n)总分(x±S)tP主观幸福感(男)9078.88±13.622.702<0.01男性常模7975±15主观幸福感(女)7673.89±13.661.847>0.05女性常模11971±1816 2.5影响T2DM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因素2.5.1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经Pearson相关分析,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越低,其主观幸福感越高;T2DM患者的焦虑总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患者的焦虑得分越高,抑郁得分越高。见表5。表5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r)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焦虑抑郁(x±S)(x±S)(x±S)****主观幸福感总分-0.643-0.522****对生活的满足或兴趣-0.299-0.472****精力-0.521-0.480***对健康的担心-0.349-0.156****忧郁或愉快的心境-0.410-0.340****松弛与紧张-0.530-0.309****对情感或行为的控制-0.578-0.518**焦虑0.689**抑郁0.689注:**表示P<0.01,*表示P<0.052.5.2影响T2DM患者焦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焦虑总分在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别、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有无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并发症的患者焦虑总分高于男性、无并发症的患者;采用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初中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小学及以下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高中/中专的患者;职业是农民的患者焦虑得分显著高于职业是工人、干部、其它的患者;在人均月收入方面,<1000的患者焦虑得分高于>2000的患者。见表6。17 表6T2DM患者发生焦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n=166)项目例数焦虑总分(x±S)FP*性别男9043.33±9.456.9670.009女7647.43±10.56年龄<453743.22±11.042.8970.05845~4643.43±8.62>598347.08±10.29婚姻状况已婚15145.17±10.290.0240.877未婚、离婚、丧偶1545.60±8.9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49.06±10.776.7500.000初中4646.09±8.25高中/中专3743.38±9.54大专及以上3139.65±9.77*职业农民5248.46±9.645.3770.005工人、干部、其它5342.13±10.45离退休6245.11±9.60*人均月收入<10006747.66±8.874.3830.0141000~3545.46±10.61>20006442.52±10.63医疗费别公费446.75±2.752.1930.091医保9144.44±10.35新农合5147.84±9.45自费2041.70±10.82病程<56043.65±10.172.1170.1245~4544.49±10.74>106147.28±9.4818 *并发症有9147.33±10.459.2110.002无7542.64±9.21注:*表示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2.5.3影响T2DM患者焦虑的多因素分析以T2DM患者的焦虑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有无并发症、抑郁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引入变量时以α入=0.05,α出=0.10为标准。因性别、职业、有无并发症为无序分类变量,需将其转化为虚拟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T2DM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有:抑郁、主观幸福感、并发症(有&无),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92、-0.362、0.105,分别可解释焦虑变异的47.5%、11.1%、1.0%;与无并发症的患者相比,有并发症的患者焦虑得分更高。见表7。表7T2DM患者发生焦虑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n=166)22因变量自变量RR△RBBetatF***焦虑得分常数项41.2817.507******抑郁得分0.6890..4750.4750.4350.4928.395148.486******主观幸福感得分0.7650.5860.111-0.266-0.362-0.624115.156****并发症(有&无)0.7720.5960.0102.1440.1052.05179.682注:***表示P<0.001,*表示P<0.052.5.4影响T2DM患者抑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的T2DM患者,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医疗费别、,病程、并发症方面,抑郁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或者DunnettsT3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初中的患者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抑郁得分高于高中/中专的患者;职业是农民的患者抑郁得分高于职业是工人、干部、其它的患者;人均月收入<1000的患者抑郁得分高于>2000的患者。见表8。19 表8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n=166)项目例数抑郁总分(x±S)FP性别男9051.82±12.062.3770.125女7654.57±10.62年龄<453749.27±14.171.9220.15345~4653.89±10.32>598354.33±10.47婚姻状况已婚15153.17±11.510.1110.739未婚、离婚、丧偶1552.13±11.44*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56.56±9.135.3800.002初中4654.87±10.79高中/中专3751.43±11.78大专及以上3146.55±12.94*职业农民5255.35±8.853.7310.027工人、干部、其它5349.45±13.13离退休6254.30±11.32*人均月收入<10006756.81±7.7910.0540.0001000~3553.89±13.50>20006448.73±12.18医疗费别公费456.50±7.001.4510.270医保9152.87±12.51新农合5154.82±8.84自费2048.90±12.60病程<56051.33±11.782.3960.0945~4552.00±11.98>106155.59±10.4720 并发症有9153.93±12.051.1220.291无7552.04±10.72,注:*表示采用LSD/DunnettsT3进行两两比较2.5.5影响T2DM患者抑郁的多因素分析以T2DM患者的抑郁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焦虑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引入变量时以α入=0.05,α出=0.10为标准。因职业为无序分类变量,需将其转化为虚拟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T2DM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有:焦虑、人均月收入、职业(农民&离退休),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89、-0.166、-0.188,分别可解释抑郁变异的47.5%、2.6%、2.1%;与离退休的患者相比,职业是农民的患者抑郁得分更高。见表9。表9T2DM患者发生抑郁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66)22因变量自变量RR△RBBetatF***抑郁得分常数项17.8636.032*****焦虑得分0.6890.4750.4750.7530.66711.904148.486*******人均月收入0.7080.5010.026-3.616-0.281-3.99081.942*****职业(农民&离退休)0.7230.5220.021-4.623-0.1882.66959.056注:***表示P<0.001,**表示P<0.012.5.6影响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2.5.6.1不同性别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性别的T2DM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三个因子得分上,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三个维度得分上,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0。21 表10不同性别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性别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男78.88±13.626.93±1.877.67±2.4617.90±4.1715.87±3.9212.39±2.3418.12±4.16(n=90)女73.89±13.666.14±1.987.22±2.8916.00±3.8715.28±4.0011.55±2.5317.70±4.06(n=76)F5.5016.9231.1389.1360.9174.8910.440P0.0200.0090.2880.0030.3400.0280.5082.5.6.2不同年龄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年龄的T2DM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五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松弛和紧张这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在45~、>59的患者松弛和紧张维度得分高于<45的患者。见表11。表11不同年龄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年龄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4575.41±13.847.05±1.867.59±2.4817.38±4.8214.84±4.4412.08±2.6016.46±3.49(n=37)45~76.98±12.786.43±1.967.54±2.6516.57±3.8515.63±3.5712.30±2.3918.50±3.74(n=46)>5976.92±14.496.43±1.997.36±2.7817.13±3.9915.92±3.9311.81±2.4418.27±4.43(n=83)F0.1751.4490.1250.4450.9510.6263.177P0.8390.2380.8830.6420.3880.5360.0442.5.6.3不同婚姻状况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婚姻状况的T2DM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22 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六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表12不同婚姻状况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婚姻状况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已婚76.54±13.906.62±1.927.49±2.6416.96±4.1215.62±3.9112.05±2.4617.79±4.10(n=151)未婚、离婚、丧偶77.20±13.496.07±2.317.20±2.9817.73±4.3515.33±4.5511.53±2.4719.33±4.03(n=15)F0.0311.1100.1610.4760.0720.6101.945P0.8600.2960.6890.4910.7880.4360.1652.5.6.4不同文化程度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四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两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主观幸福感和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两个维度得分上,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得分高于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得分高于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上,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得分高于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上,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得分高于初中患者。见表13。表13不同文化程度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文化程度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小学及以下72.33±13.835.77±1.856.69±2.7716.12±4.1015.02±4.1111.08±2.4017.65±4.64(n=52)初中75.46±14.016.59±1.907.50±2.7616.35±4.1415.26±3.8711.91±2.6417.85±3.79(n=46)高中/中专80.03±11.886.68±1.898.22±2.5018.11±3.9216.41±3.4912.54±2.1918.08±4.02(n=37)大专及以上81.35±13.807.77±1.717.81±2.3016.10±4.2913.06±2.0313.06±2.0318.32±3.8423 (n=31)F3.9427.6752.6863.1881.1635.4090.193P0.0100.0000.0480.0250.3260.0010.9012.5.6.5不同职业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职业的T2DM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四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或Dunnett,sT3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和精力两个维度上,职业是工人、干部、其它的患者得分高于职业是农民的患者。见表14。表14不同职业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职业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农民73.08±13.736.08±1.867.21±3.2415.85±4.0114.90±4.0511.60±2.6417.44±4.31(n=52)工人、干部、其它78.98±11.967.40±1.717.81±2.4417.98±4.0015.68±3.9612.55±2.3817.57±3.59(n=53)离退休77.52±14.986.28±2.047.38±2.3017.21±4.1716.11±3.8511.89±2.3118.66±4.30(n=61)F2.6658.4570.7193.7141.3772.1131.539P0.0730.0000.4900.0260.2660.1240.2182.5.6.6不同人均月收入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四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人均月收入>2000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得分上高于<1000、1000~的患者,在精力维度上,人均月收入>2000的患者得分高于<1000的患者。见表15。24 表15不同人均月收入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人均月收入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100074.84±12.995.90±1.867.42±3.0316.39±3.7715.48±3.7311.54±2.4818.12±3.82(n=67)1000~73.80±15.176.17±2.087.20±2.2616.37±4.6314.74±4.0712.14±2.5317.17±4.74(n=35)>200079.97±13.437.50±1.627.66±2.4918.06±4.0716.19±4.0912.42±2.3418.14±4.04(n=64)F3.25113.7620.4343.3411.5692.2250.751P0.0410.0000.6490.0380.2110.1110.4732.5.6.7不同医疗费别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医疗费别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医疗费别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四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自费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得分上高于新农合的患者,在精力维度上,医保、自费的患者得分高于新农合的患者。见表16。表16不同医疗费别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医疗费别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公费85.00±7.077.25±2.228.25±0.9618.50±3.1117.50±2.8913.25±1.5020.25±1.50(n=4)新农合72.75±12.556.22±1.817.37±2.9715.55±4.0314.92±4.0211.55±2.4517.14±4.28(n=51)医保77.20±14.106.52±2.027.27±2.4517.35±4.0515.91±3.9811.98±2.3818.16±3.99(n=91)自费82.00±14.447.60±1.238.40±2.9519.05±3.9315.50±3.8213.05±2.7218.40±4.36(n=20)F2.9932.6631.5854.3811.0002.1861.253P0.0330.0500.2300.0050.3950.0920.29225 2.5.6.8不同病程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不同病程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程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五个维度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上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病程<5年、5~年的患者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得分上高于>10年的患者。见表17。表17不同病程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病程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577.33±14.086.87±1.937.60±2.9017.78±4.1715.32±4.2512.18±2.4817.58±3.96(n=60)5~78.40±11.606.89±1.737.76±2.5317.02±3.8915.98±3.6312.31±2.4818.44±3.94(n=45)>1074.54±14.986.05±2.067.11±2.5216.30±4.2015.59±3.9311.61±2.4017.89±4.38(n=61)F1.1453.5490.8691.9840.3561.3160.568P0.3210.0310.4210.1410.7010.2710.5682.5.6.9有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对有无并发症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各维度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四个维度得分上,无并发症的患者高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两个维度得分上,有无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8。表18有无并发症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并发症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有73.67±13.636.25±1.987.05±2.7016.13±4.0015.11±3.9111.62±2.6217.51±4.12(n=91)无80.15±13.306.96±1.887.96±2.5518.12±4.0516.19±3.9612.48±2.1618.44±4.0526 (n=75)F9.4905.5104.84710.0333.0825.4222.147P0.0020.0200.0290.0020.0810.0210.1452.5.7影响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多因素分析以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有无并发症、焦虑得分、抑郁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引入变量时以α入=0.05,α出=0.10为标准。因性别、职业、医疗费别、有无并发症为无序分类变量,需将其转化为虚拟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焦虑,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43,可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的41.4%,见表19。表19影响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n=166)22因变量自变量RR△RBBetatF主观幸福感常数项116.18430.798***得分******焦虑得分0.6430.4140.414-0.876-0.643-10.754115.642注:***表示P<0.0012.6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T2DM中的应用效果2.6.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病程、有无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0。表2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2项目干预组(n=55)对照组(n=55)/ZP性别男25332.3340.127女3022年龄<451211-0.4870.62645-591217>59312727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15-1.7090.087初中1521高中/中专1011大专及以上58婚姻状况已婚52500.1350.714未婚、离婚、丧偶35职业农民26164.6200.099工人、干部、其它1119离退休1820人均月收入<10003222-1.7070.0881000~914>20001419医疗费用公费215.0220.132新农合2220医保2331自费83病程<52017-0.8940.3715~1513>102025并发症有33300.3340.563无22252.6.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8 表21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x±S)组别例数(n)焦虑抑郁干预组5549.98±8.4458.55±7.94对照组5549.69±8.2659.29±7.09t0.183-0.519P0.8550.605表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差值的比较(x±S)前后差值组别例数焦虑抑郁干预组55-6.47±1.09-9.16±2.05对照组55-0.24±1.25-0.07±0.38t-27.971-32.302P<0.001<0.0012.6.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表23干预前,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组别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干预组71.40±11.476.13±1.797.05±2.5615.64±3.6914.67±3.4111.11±2.4816.80±3.77(n=55)对照组70.00±13.466.22±2.047.09±3.0015.35±3.9413.89±4.3411.05±2.2216.40±4.19(n=55)t0.587-0.248-0.0680.4001.0500.1220.526P0.5580.8040.9460.6900.2960.9030.60029 表2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值的比较(x±S)前后差值组别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干预组15.36±2.551.65±0.552.24±0.741.85±0.563.11±1.072.11±0.924.50±1.33(n=55)对照组0.93±3.900.15±0.680.16±0.690.13±0.580.20±0.800.11±0.500.18±0.72(n=55)t22.99712.80215.16915.92416.16914.22721.095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2.6.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焦虑、抑郁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5,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焦虑、抑郁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6。表2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x±S)对照组例数(n)焦虑抑郁干预前5549.69±8.2659.29±7.09干预后5549.45±7.9759.22±7.10t1.4061.427P0.1650.159表26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焦虑、抑郁得分的比较(x±S)干预组例数(n)焦虑抑郁干预前5549.98±8.4458.55±7.94干预后5543.51±7.4049.38±6.31t44.19533.108P<0.001<0.0012.6.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身总体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总体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7,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总体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30 0.05),见表28。表27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对照组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干预前70.00±13.466.22±2.047.09±3.0015.35±3.9413.89±4.3411.05±2.2216.40±4.19(n=55)干预后70.93±13.116.36±2.047.25±2.9315.47±3.8214.09±4.2511.16±2.2716.58±4.16(n=55)t-1.765-1.591-1.765-1.630-1.848-1.627-1.867P0.0830.1180.0830.1090.0700.1090.067表28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x±S)对生活的满对健康的忧郁或愉对情感和行干预组总分精力松弛和紧张足和兴趣担心快的心境为的控制干预前71.40±11.476.13±1.797.05±2.5615.64±3.6914.67±3.4111.11±2.4816.80±3.77(n=55)干预后86.76±11.337.78±1.849.29±3.1417.49±4.1917.78±3.4013.22±2.1721.29±3.46(n=55)t-44.708-22.241-22.279-24.632-21.633-17.069-25.012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2.6.6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干预前干预组有52.7%的患者存在焦虑,干预后降低为16.4%;干预前对照组有52.7%的患者存在焦虑,干预后降低为47.3%。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9。表29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组别总分焦虑程度例数(n)百分比(%)例数(n)百分比(%)干预组<50无2647.34683.650~轻度2240.0814.660~中度610.911.831 >69重度11.800.0对照组<50无2647.32952.750~轻度2240.02036.460~中度712.7610.9>69重度00.000.0Z-0.023-3.526P0.982<0.001干预前干预组有83.6%的患者存在抑郁,干预后降低为40%;干预前对照组有85.5%的患者存在抑郁,干预后降低为83.7%。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0。表30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组别总分焦虑程度例数(n)百分比(%)例数(n)百分比(%)干预组<53无916.4336053~轻度2443.62138.263~中度2138.211.8>72重度11.800.0对照组<53无814.5916.353~轻度2850.92850.963~中度1629.11527.3>72重度35.535.5Z-0.1880.851P-5.415<0.00132 3讨论3.1T2DM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本研究发现,T2DM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为男性居多、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有并发症、病程长、以已婚、离退休、医保为主;1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病人达到了54.2%;60岁以上的患者占50%;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病人达到了31.3%;家庭人均月收入小于1000的病人占40.4%;有并发症的患者达到了54.8%,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大多数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的急慢性并发症而入院;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占到36.7%;已婚的患者达到了91%;离退休、医保的患者分别占36.7%和54.8%。3.2T2DM患者焦虑、抑郁以及主观幸福感现状3.2.1T2DM患者的焦虑现状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34.9%,其中轻度焦虑为26.5%,中度焦虑为7.8%,重度焦虑为0.6%,这与李岩霞[18]等人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DM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物、饮[19]食、运动治疗及定期检测血糖,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病人心情烦躁,不利于控制疾病;T2DM患者常见于中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心理调适能力较差,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3.2.2T2DM患者的抑郁现状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6.6%,其中轻度抑郁为31.3%,中度抑郁为22.9%,重度抑郁为2.4%,略高于国[20-22]内外的研究结果。可能原因:国内外文化环境存在差异;样本量大小的差异;一般社会学资料方面的差异。产生本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累及到全身多个脏器,其治疗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长期治[23]疗导致患者劳动力下降、收入减少、医疗费用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易产生消极、悲观心理;该病不但易反复发作,而且容易发生并发症,长期以来,可能会导致患者对生活丧失信心与希望;T2DM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心理调适能力也比较差,极易诱发为抑郁。3.2.3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规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全面认知评价后的33 [48]一种情感体验。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24]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常模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张静平等人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原因有:各研究所选用的人群和量表不同,张静平等人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的是湖南省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病房住院的患者,而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的是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样本量大小不同,张静平等人调查的研究对象为322例,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166例;患者的主观性比较强。但本次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最小值为36,最大值为102,标准差为13.82,说明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不高。3.3T2DM患者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3.3.1T2DM患者焦虑、抑郁与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及6个因子均呈负相关,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DM复杂的治疗方式,再加上并发症多、病情多变的特点,使得患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25][26]常见,这些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对其生活质量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出现偏差,比如说高估该病的严重性、啥都不能吃,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对治疗及康复失去信心等,因此,会导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同样,如果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低,将会导致其对当前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的满意度降低,进而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3.2T2DM患者焦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3.3.2.1性别对T2DM患者焦虑的影响[27]刘静等人在T2DM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女性[28]患者的焦虑得分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anzenClaude等人的调查中发现女性DM患者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焦虑得分女性高于男性,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外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女性患者与男性相比,感情更敏感、更脆弱,情绪波动比较大,在长期受到压力刺激的情况下,更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另外有研究表明,女性患[29]者易出现焦虑症状跟体内激素的变化有关。34 3.3.2.2文化程度对T2DM患者焦虑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小学及以下的患者焦虑得分最高,大专及以上的患者焦虑得分最低,[30]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越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这与刘安诺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查阅有关书籍比较困难,不能够准确的认识疾病,以及对疾病的恐惧和治疗信心不足,因而易产生焦虑情绪;众所周知,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减轻生活压力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持个体良好的积极情绪体验,对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然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往往社会地位较低,不容易获得多方面的社会支持,因此焦虑的发生率比较高。3.3.2.3职业对T2DM患者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是农民的患者焦虑得分最高,之后由离退休、工人、干部、其它焦虑得分依次降低,农民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职业是工人、干部、离退休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是: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家庭经济来源比较少,担心失去劳动能力,再加上住院后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对较大,极易[30]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的发生。我国学者刘安诺等人在T2DM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职业是患者发生焦虑的影响因素,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医护人员对农民患者更应该注重焦虑情绪的心理护理。3.3.2.4人均月收入对T2DM患者焦虑的影响经济收入的多少代表着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最好指标,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31]了个人的经济独立能力,本研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人均月收入小于1000的患者焦虑得分最高,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的患者焦虑得分最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DM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就医,并且病情复杂多变不易控制,用于治疗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大,对于家庭收入比较低的患者来说,逐渐增加的医疗费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32]担会使患者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易导致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产生,这与胡媛媛等人报道的月经济收入较低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一致。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多关注35 这些患者,进一步加强心理护理的实施。3.3.2.5有无并发症对T2DM患者焦虑的影响[23]王芳等人在住院T2DM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研究发现,糖尿[33]病患者在并发症情况上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祝艳芳在社区老年T2DM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研究发现,有无并发症的患者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T2DM患者焦虑得分有并发症的患者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能原因是:DM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病、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所以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往往伴有视力下降、四肢无力、中枢神经也会受到破坏,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3.3.3T2DM患者焦虑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得分、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无并发症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可解释焦虑59.6%的变异量,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多关注抑郁、总体幸福感得分低下,有并发症的患者的心理护理。3.3.4T2DM患者抑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3.3.4.1文化程度对T2DM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抑郁得分最高,之后由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依次降低,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有关DM的知识相对缺乏,信息来源也比较少,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了解,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所以一旦确诊为DM易产生抑郁情绪;学历低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低于学历高的患者,不能够很好的跟家人进行交流沟通,得不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家庭温暖,进而易[34]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国外学者Ismail等人研究发现DM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抑郁[20]程度密切相关;国内学者孙云红等人在T2DM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中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其身心健康。36 3.3.4.2职业对T2DM患者抑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民患者的抑郁得分最高,工人、干部、其它患者的抑郁得分最低,农民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职业是工人、干部、离退休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农民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家庭经济来源比较少,生活条件比较差,担心失去劳动能力,再加上住院后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导致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他们经常会有抑郁情绪。本研究的结果跟[35]唐伟等人报道的抑郁的产生与职业有关一致。3.3.4.3人均月收入对T2DM患者抑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均月收入小于1000的患者抑郁得分最高,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的患者抑郁得分最低,人均月收入越低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DM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就医,并且病情复杂多变不易控制,用于治疗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大,患者往往会认为由于自己生病住院,在经济上会拖累家人,同时又责怪自己没用,不能为家庭的收入来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心理问[20]题比较明显,容易产生自责、自卑、悲观等消极心理。这与我国孙云红的研究结论一致。3.3.5T2DM患者抑郁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可解释抑郁52.2%的变异量,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有焦虑得分、收入比较低,职业是农民的患者的心理护理。3.3.6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3.3.6.1性别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三个维度得分上均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三个维度得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外学者Haring等人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在大多数国家当中,女性与男性相比,消极情绪体[36]验更多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的感情更敏感、更脆弱,情绪波37 动比较大,在长期受到压力刺激的情况下,更易出现紧张,对其所处的生活状态满意度降低,因此导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3.3.6.2文化程度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四个维度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和紧张两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学历是小学及以下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之后由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主观幸福感得分依次升高,[37][38]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越低,这与范玉娟、任杰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不能够准确地认识疾病以及掌握应对疾病的有效方法;对于疾病的进展,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够获取相对应的心理调适技巧,便于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降低,主观幸福感下降。3.3.6.3人均月收入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人均月收入上对主观幸福感总分进行比较,收入大于2000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收入小于1000、1000~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依次降低,其中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两个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四个维度上得分无统计学意义,[39]这与Das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DM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医疗费用逐渐增多,给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对于经济收入本来就少的患者,难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从而导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降低。3.3.6.4医疗费用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医疗费别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在各维度得分的比较中,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有统计学差异,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无统计学差异,医疗费用是公费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新农合的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最低,医疗费用是自费的患者主观幸福感高于新农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自费38 的患者样本量比较少;虽然新农合的患者只需要承担部分费用,但是DM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的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和终身治疗,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还是会导致患者的经济负担过于沉重。这与郭莉报道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跟医疗费别无关不一致,因此,不同的医疗费别在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比较仍有待进一步确定。3.3.6.5有无并发症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有并发症的患者在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得分上均低于无并发症的患[37]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范玉娟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旦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而主观幸福感降低。3.3.7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得分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解释主观幸福感41.4%的变异量,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焦虑得分比较低下的患者的心理护理。3.4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在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3.4.1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与生活方式有关,而且与心理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很多研究者发现DM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40][41]。Jawaher等人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40.3%和[42]22.6%;Tovilla-Zárate等人的研究显示,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3]55.10%和48.27%;张娅妮等人采用SDS和SAS对70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0%存在焦虑,31.4%存在抑郁;而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34.9%的患者存在焦虑,56.6%的患者存在抑郁。国内外许多研究均以证实情绪反应的应激能够诱发DM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众多研究者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传统的心理护理,[8]Keogh等人采用家庭心理干预对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错误认知、消极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的管理能力;[44][45]付明媚等人的调查发现,实施心理干预何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李伟等人的研究显示,对120例T2DM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综合心理干预,8周39 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积极心理学认为,对于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他们[13]不仅要求减轻痛苦和烦恼,而且需要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本研究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用到T2DM患者身上,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虽然焦虑、抑郁得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干预组有的患者说:“现在自己的内心比较平静,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急躁”,还有的说:“跟以前相比,现在更精神了,情绪也稳定了,也愿意多出门走走”;也有的患者家属反应,“患者现在很少再像以前那样乱发脾气,每天早晨起床精神状态可好”。这些均证实了实施该心理护理,能够激发患者的幸福、满足、感恩等积极情绪,促使其更加健康、乐观地看待生活,减少对生活过多的抱怨,从而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3.4.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对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规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全面认知评价后的[46]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积极情绪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积极情绪,如快乐、幸福、乐观等情绪体验;②消极情绪,如愤怒、失望、不安等情绪体验;③认知评价,即生活满意度,指个体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定自己的满意程度。DM作为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不仅要求病人改变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而且还要长期使用胰岛素,再加上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这些都会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降低,生活质量全面下降。韩爱[47][48]华等人的研究发现,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叶建国等人的研究发现,[49]与中国常模相比,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范玉娟等人的研究显示,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尚可,但本次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最小值为36,最大值为102,标准差为13.82,说明还有一部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不高。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不但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降低躯40 [50]体疾病的死亡风险和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护理应用到T2DM患者身上,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干预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虽然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干预组有的患者说:“这段时间自己的心情还行,基本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少再像以前那样乱发脾气,现在每天睡醒之后会感到自己的头脑清晰、精力充沛,感受到生活中还是充满了很多乐趣”;也有的患者家属反应,“患者现在比以前精神多了,这阵子还经常出去锻炼身体,没事的时候,会看书、听音乐等”。这些均证明了该心理护理中的3件好事法、表达感谢法、你的最美好时光等方法,使得患者在消除或减轻负性情绪的情况下,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激发其自身潜在的乐观、幸福、快乐等正性情感,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4小结本研究以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为切入点,首先,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SAS、SDS和GWB量表调查166例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稍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稍高于国内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T2DM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有抑郁、主观幸福感和有无并发症;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有焦虑、人均月收入和职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焦虑。其次,在现状调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专家意见,确定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护理措施。最后,以1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SAS、SDS和GWB量表为研究工具,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该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41 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干预组自身比较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比较明显升高。该结果揭示了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参考文献[1]WhitingDR,LeonorG,ClaraW,etal.IDFDiabetesAtlas:Globalestimatesoftheprevalenceofdiabetesfor2011and2030[J].DiabetesResearch&ClinicalPractice,2011,94(3):311-321.[2]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Titleofcoordinatormoment.In:DiabetesAtlas6thed[EB/OL].http://www.idf.org/sites/default/files/Atlas-poster-2014_EN.pdf,2014-11-13.[3]王长江.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J].安徽医学,2014,35(10):1335-1336,1337.[4]刘子琪,刘爱萍,王培玉,等.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状况[J].中国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7):547-550.[5]徐凤娟.51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83-384.[6]PhillipsKA.Bodydysmorphicdisorder:Thedistressofimaginedugliness[J].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91,148(9):1138-1149.[7]KatieW,BeverlyEA,YishanL,etal.Theeffectofastructuredbehavioralinterventiononpoorlycontrolleddiabete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2011,171(22):1990-1999.[8]KeoghKM,SmithSM,PatriciaW,etal.Psychologicalfamilyinterventionforpoorlycontrolledtype2diabetes[J].AmericanJournalofManagedCare,2011,17(2):105-113.[9]余慧慧,雷震,路翠艳,等.团体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和生理状况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3(5):89-94.[10]杨金芬,李英,娜西玛·热斯巴依瓦,等.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18-119.[11]毛仁丹吉,王新田.心理干预对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24-825.[12]江雪华,申荷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99-101.[13]永瑞,荣志宏.积极心理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52.[14]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8.[15]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修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5-159,170-174.[16]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杂志,1996,4(1):42 56-57.[1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13-214,223-224.[18]李岩霞,李鹏.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状态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61.[19]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7):2075-2078.[20]孙云红,葛家璞,陈晓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14-1617.[21]任丽丽,冯正直.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2):278-280.[22]RoyT,LloydCE,ParvinM,MohiuddinKG,RahmanM.Prevalenceofco-morbiddepressioninout-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inBangladesh[J].BMCPsychiatry.2012,12(1):1-10.[23]王芳,袁丽,李饶,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4):28-31.[24]张静平,姚树桥,何国平,等.住院慢性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1-242.[25]冯大洋,曾臻,廖芳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29-132.[26]张静平,唐莹,余小波.高血压病人主观幸福感与情绪状态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10):2002-2004.[27]刘静,王春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83-286.[28]JanzenClaudeJA,HadjistavropoulosHD,FriesenL.Explorationofhealthanxietyamongindividualswithdiabetes:prevalenceandimplications[J].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14,19(2):312-322.[29]BrownLC,MajumdarSR,NewmanSC,etal.Historyofdepressionincreasesriskoftype2diabetesinyoungeradults[J].DiabetesCare,2005,28(5):1063-1067.[30]刘安诺,郑红英,李惠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0,31(12):62-64.[31]马丽霞,庄新华,林爱伟,等.社区老年人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全43 科医学,2001,4(11):882-884.[32]胡媛媛,曾臻,潘发明,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2):1416-1419.[33]祝艳芳.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8):2552-2553.[34]IsmailK,WinkleyK,StahlD,etal.Acohortstudyofpeoplewithdiabetesandtheirfirstfootulcer:theroleofdepressiononmortality[J].DiabetesCare,2007,30(6):1473-1479.[35]唐伟,蔡娅,黄晓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5):125-128.[36]HaringMJ,StockWA,OkunMA.AResearchSynthesisofGenderandSocialClassasCorrelatesofSubjectiveWell-Being[J].HumanRelations,1984,37(37):645-657.[37]范玉娟,周连华,姜文娟,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60-2061.[38]任杰,金志成,杨秋娟,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119-121,62.[39]DasJ,DoQT,FriedmanJ,etal.Mentalhealthandpovertyindevelopingcountries:Revisitingtherelationship[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7,65(3):467-480.[40]SmithKJ,BélandM,ClydeM,etal.Associationofdiabeteswithanxiet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ournalofPsychosomaticResearch,2013,74(2):89–99.[41]JawaherM,RahmaD,HelaZ,etal.PrevalenceandImpactofAnxietyandDepressiononType2DiabetesinTunisianPatientsoverSixtyYearsOld[J].DepressionResearch&Treatment,2013,2013(4):341782-341782.[42]Tovilla-ZárateC,Juárez-RojopI,PeraltaJY,etal.PrevalenceofAnxietyandDepressionamongOut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intheMexicanPopulation[J].PlosOne,2012,7(5):819-819.[43]张娅妮,孙连庆.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1546-1547.[44]付明媚,董雅娟.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血糖控制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44 全科医学,2013,16(4):436-439.[45]李伟,胡宝春.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40-3141.[46]DienerE,SuhEM,LucasRE,etal.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9,125(2):276-302.[47]韩爱华,余铁生,李敏,等.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60-2561.[48]叶建国,肖强,史琼,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1):108-110.[49]范玉娟,周连华,肖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z1):13-15.[50]BolierL,HavermanM,WesternofGJ,etal.Positivepsychologyinterventions: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studies[J].BMCPublicHealth,2013,13(1):1-20.45 综述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主观幸福感低下,本文就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发生原因、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干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一综述,进而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关键词糖尿病;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在我国DM患者中,约有90%为T2DM,5%为T1DM,接近5%为GDM,不足1%为特[1]殊类型DM。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相关资料表明,DM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对总体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于非传染性、慢性[2]疾病的第3位。有研究报道,2013年,世界DM患病人数已达到3.82亿,并预计[3]到2030年将增加到5.52亿。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DM的发病率增加了十几倍,1979至1980年,全国14个省市共30万人的调查资料表明,[4]DM的发病率为0.67%,2010年,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群DM的发病率[5]为9.7%。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最新数据[6]显示,2014年,中国DM的患病人数为9629万人,居全球首位,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DM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DM作为一种非传染性、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其治疗是一项大工程,它需要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共同发挥作用,其繁琐而复杂的治疗方式加上并发症多等特点,使得患者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又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和排斥心理,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导致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普遍降低,生活质量全面下降,严重影响其全面康复。Phillips教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7]DM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被当作一种特殊的、严重的并发症来处理。研究显示,DM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愤怒、失望、不安、怀疑等心理问题,其中最为突出46 [8]的是焦虑和抑郁。1焦虑抑郁的概念焦虑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焦虑是个体对内在想法及感受或外部事物的害怕、痛苦、不愉快的体验,多以血压升高、神经过敏、烦躁不安等症状为主要[9][10]表现,导致个体出现过度的担心和不愉快的心理体验。Angold是美国著名的当代心理学家,他对抑郁的含义作了一下描述:①抑郁是一种由正常情感向情绪低落方面的转变;②抑郁表现精神悲伤、不开心、不愉快,这是对一些不良事情的反应;③抑郁是以稳定的、持久的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2焦虑抑郁的测量国内外用于评定焦虑的量表主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焦虑量表(BAI)、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IA)或其它量表。国内外用于评定抑郁的量表主要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或其它量表。其中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量表描述如下:2.1焦虑自评量表(SAS)于1971年由Zung编制,用于评价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5个条目的评分必须反向计算。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总分越高,焦虑的程度越高。其中低于50分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2抑郁自评量表(SDS)由Willianm和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评价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其中2、5、6、11、12、14、16、17、18、20条10个条目的评分必须反向计算。SD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即47 得到标准分,总分越高,抑郁的程度越高。其中低于53分为无抑郁;53~62分者为轻度抑郁;63~72分者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2.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由SnaithRP与ZigmondAS于1983年编制,主要用于综合医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筛查。该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按0~3级评分,焦虑和抑郁分别有7个条目,分别相加即为焦虑和抑郁总分,总分<9分时表示无焦虑、抑郁情绪,当总分≥9分时,表示有焦虑、抑郁情绪。3T2DM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心理因素在DM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针对DM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11]行了广泛的调查。Jawahe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12]分别为40.3%和22.6%。Bruno等人的调查发现,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13]均为15.2%。Roy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T2DM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达到了34%。王[14]芳等人分别采用SAS、SDS对住院的230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焦虑、抑[15]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1.3%和40.4%。张娅妮等人采用SDS和SAS对70例T2DM患[16]者进行调查发现,20%存在焦虑,31.4%存在抑郁。祝艳芳分别采用SAS、抑SDS对社区的265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2.26%和36.23%。4T2DM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DM伴有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众多学者主要通过分析DM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来探究其病因。当前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11]以下几个方面:Jawaher等人的调查发现,女性患者更容易合并焦虑。同样,抑郁[17-19]在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其中女性发生率为20~25%,男性发生率为7~12%。[20][21]Fisher等人的研究显示,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Potriova[22]等人认为血脂、血压与DM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刘安诺等人的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合并焦虑,有并发症的患者更容易伴发焦虑和[23]抑郁。胡媛媛等人的研究发现,有并发症、病程较长、人均月收入较低是T2DM48 [24]患者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张彩霞等人报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更易伴发抑[25]郁。王萍等人的研究发现,对疾病有关知识了解较少、消极应对方式是T2DM患[26]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刘静等人的调查发现,年龄较大、女性、单身、离婚或丧偶、独居、有并发症、健康教育困难程度较大的患者,其焦虑、抑郁水平更[27]高。戴俊平等人的研究发现,饮食情况、并发症以及病程时间是患者合并焦虑的影响因素,治疗情况、对疾病的认识、性格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是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5T2DM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DM患者最显著的两大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已经成为导致疾病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众多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关注DM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就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目前,DM患者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干预、生物反馈疗法等。针对DM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上述心理干预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个体或群体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8]杜宪慧等人将64例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同时接受综合心理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以劝解、安慰、支持、鼓励、保证等为主的支持性心理干预,认知干预,纠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干预前后,采用HAMD和HAMA进行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发现,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29]明显改善。蒋喜荣等人将16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联合心理干预,干预的主要内容为:应主动关心、体贴、帮助病人,热情询问其需求,取得病人的信任;传授情绪自我调节方法;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消除其不良行为;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AS、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30]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改善。李伟等人将240例T2DM伴发抑郁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49 加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支持性心理干预、团体干预、认知干预等,干预前后使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发现,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抑郁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均提倡运用传统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绪较少被关注。6积极心理学6.1积极心理学理论简介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成为西方国家中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它是一门主要致[31]力于研究人类幸福、快乐、满足等积极情绪的科学。倡导者为美国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它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焦虑、抑郁、狂躁等消极情绪,高兴、快乐和乐观等积极情绪较少被关注。众所周知,积极情绪不会随着消[32]极情绪的消除或减轻而自动产生,因此,心理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减轻或消除心理疾[33]病,还应该去帮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健康、更丰富充实。基于此,人类自身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快乐、幸福、高兴、乐观、自信、健康等将成为积极心理学关注[34]的焦点,其目的就是在帮助人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同时,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以下三个方面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观层面上,积极情绪体验,如对过去的满足感、对现在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感等;个体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如智慧、乐观、快乐、自信、宽容、创造力等;群体层面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家庭、工作单位、学校等对个体积极品质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使[35]个体成为一名具有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的社会成员。目前,关于积极情感的研究很多,快乐感、满足感、幸福感都是研究的热点,但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为常见。6.2积极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干预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积极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了以下五种最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①你的最美好时光: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快乐、美好、辉煌的时刻,帮助患者回忆这一刻的点点滴滴,建议患者写出自己在这些美好时刻经历的事情;②3件好事法:建议患者多留意生活中快乐、幸福的事情,每天晚上临觉前,记录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并总结发生好事的50 原因;③表达感谢法:闭上双眼,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那些人给过你帮助,那些人曾默默地为你付出过,然后,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并给对方打个电话或者当着自己要感谢人的面将感谢信念给他们听,给对方一定的反应时间,两个人共同回忆让你觉得这个人需要感谢的那件事;④认可你的力量:通过测试,认识自己最高得分的性格力量;⑤使用你的力量:在认识自己最高得分的性格力量后,每天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力量。研究显示,以上五种干预方法均可有效提高被试者的主观幸福[32]感水平。Bolier等人对1998年至2012年期间发表过的关于积极心理干预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综述,结果显示,目前,常用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法主要有:幸福感疗法、表达感恩、细数你的幸福、学会仁慈、使用你的力量等,上述方法不但可以有效[36]提高被试者的主观幸福感,而且还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6.3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规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出全面认知评价后的[37]一种情感体验。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不但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降低躯体疾病的死亡风险和心理问题的发生风[36]险。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6.3.1主观幸福感的测量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多个有关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被相继开发出来,如Neugarten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38](LifeSatisfactionIndex,LSI),Diener等人编制的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SWLS),Kozma编制的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dlalldSeale0fHappiIless,MUNSH),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Watson等编制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AffectScale,PANAS),1977年,美国国立统计中心Fazio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等,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MUNSH、PANAS、GWB。1996年,我国学者段建华对GWB进行了本土化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包括18个条目,6个维度: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愉快或忧郁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38]的控制、松弛与紧张,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51 6.3.2T2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对较少,但查阅相关文献资[39]料显示,从2011年起有增加的趋势。韩爱华等人的研究发现,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降低,且有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度较低、生活事件评价得分较高是导致[40]患者主观幸福感降低的危险因素。胡宏伟的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得分明显低于国[41]内常模,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其主观幸福感会明显降低。范玉娟等人采用自制问卷、MUNSH对94名老年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发现,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家庭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有并发症、胰岛素或联合治疗、糖化血红蛋白较高、医药费负担较大是导致患者主观幸福感下降的危险因素。黄[42]冬林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年龄与主观幸福[43]感呈正相关,医学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郭莉的研究显示,DM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为中等水平,认知与知识水平、自我效能、遵医用药、饮食、运动、血糖[44]监测、足部护理是影响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张静平、姚树桥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DM及肺心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冠心病患者,这可能是因为肺心病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糖尿病患者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各种并发症对其日常生活影响相对高于冠心病的患者。国外也有许多学者从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反应方面探讨了对糖尿[45-47][48-50]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6.3.3T2DM患者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目前,针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其相关理论、测量工具、[51]现状调查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群,如护士、教师、学生等,也有少部分涉及到临床患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DM、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躯体疾病患者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研究内容主要为现状调查和人口社会学资料、自尊、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遵医用药[41,44,52-55]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有关DM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性研究比较少见。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重视DM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但患者的幸福、快乐、高兴等积极情绪较少被关注,所以本研究将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确定心理护理措施,使得患者在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的情况下,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美52 好的一面,激发其自身潜在的积极情绪,使其以更加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及生活。参考文献[1]王长江.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J].安徽医学,2014,35(10):1335-1336,1337.[2]刘子琪,刘爱萍,王培玉,等.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状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7):547-550.[3]WhitingDR,LeonorG,ClaraW,etal.IDFDiabetesAtlas:Globalestimatesoftheprevalenceofdiabetesfor2011and2030[J].DiabetesResearch&ClinicalPractice,2011,94(3):311-321.[4]MartinovicAB,ZdravkovicA.[Amasssurveyofdiabetesmellitusinapopulationof300,000in14provincesandmunicipalitiesinChina(author'stransl)].[J].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2006,18(12):1365-1367.[5]XuY,WangL,HeJ,etal.PrevalenceandcontrolofdiabetesinChinese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6]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Titleofcoordinatormoment.In:DiabetesAtlas6thed[EB/OL].http://www.idf.org/sites/default/files/Atlas-poster-2014_EN.pdf,2014-11-13.[7]PhillipsKA.Bodydysmorphicdisorder:Thedistressofimaginedugliness[J].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91,148(9):1138-1149.[8]徐凤娟.51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383-384.[9]赵国丽.烧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14.[10]AngoldA,CostelloEJ.PubertyandDepression[J].Child&AdolescentPsychiatricClinicsofNorthAmerica,2006,15(4):919-937.[11]JawaherM,RahmaD,HelaZ,etal.PrevalenceandImpactofAnxietyandDepressiononType2DiabetesinTunisianPatientsoverSixtyYearsOld[J].DepressionResearch&Treatment,2013,2013(4):341782-341782.[12]BrunoG;MerlettiF;BiggeriA;BargeroG;FerreroS;RunzoC;PrinaCeraiS;PaganoG;Cavallo-PerinP;CasaleMonferratoStudy.Metabolicsyndromeasapredictorofall-causeandcardiovascularmortalityintype2diabetes:theCasaleMonferratoStudy[J].DiabetesCare,2004,27(11):2689-2694.53 [13]RoyT,LloydCE,ParvinM,etal.Prevalenceofco-morbiddepressioninout-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inBangladesh[J].BmcPsychiatry,2012,12(1):1-10.[14]王芳,袁丽,李饶,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4):28-31.[15]张娅妮,孙连庆.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1):1546-1547.[16]祝艳芳.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8):2552-2553.[17]MorrisA,YelinEH,PanopalisP,etal.Long-termpatternsofdepressionandassociationswithhealthandfunctioninapanelstudyofrheumatoidarthritis[J].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2011,16(4):667-677.[18]ReinkeLF,SlatoreCG,UdrisEM,etal.Theassociationofdepressionandpreferencesforlife-sustainingtreatmentsinveteran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JournalofPain&SymptomManagement,2011,41(2):402-411.[19]CelanoCM,HuffmanJC.DepressionandCardiacDisease[J].CardiologyinReview,2011,19(3):130-142.[20]FisherL,CheslaCA,MullanJT,etal.ContributorstodepressioninLatinoandEuropean-America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J].DiabetesCare,2001,24(10):1751-1157.[21]PotriovaB,RosolovaR,HezzZ,etal.Depressivedisordersandthemetabolinsyndromenofinsulinresistance[J].SeminMed,2004,4(2):161-165.[22]刘安诺,郑红英,李惠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0,31(12):62-64.[23]胡媛媛,曾臻,潘发明,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2):1416-1419.[24]张彩霞,叶晓青,邓雪清,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74-375.[25]王萍,辛梅,苗娜,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54 理杂志,2014,20(7):20-23.[26]刘静,王春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83-286.[27]戴俊平,赵振环,陈志兴,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2008,23(4):243-244.[28]杜宪慧,杜宪霞,王立娥,等.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403,1416.[29]蒋喜荣,孙昊尧,黄华磊,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30-532.[30]李伟,胡宝春.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1):3140-3141.[31]Sheldon,KennonM,King,etal.Whypositivepsychologyisnecessary[J].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32]DuckworthAL,SteenTA,SeligmanMEP.Positivepsychologyinclinicalpractice[J].AnnualReviewofClinicalPsychology,2005,1(1):629-51.[33]Faller,G.Positivepsychology:aparadigmshift[J].JournalofPastoralCounseling,2001,36:7-14.[34]任俊著.叶浩生主编.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35]周嵌,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36]BolierL,HavermanM,WesterhofGJ,etal.Positivepsychologyinterventions: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studies[J].BmcPublicHealth,2013,13(1):1-20.[37]DienerE,SuhEM,LucasRE,etal.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9,125(2):276-302.[38]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460-1462.[39]韩爱华,余铁生,李敏,等.糖尿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60-2561.[40]胡宏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37-39.55 [41]范玉娟,周连华,姜文娟,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60-2061.[42]黄冬林,邬忠豪.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78-80.[43]郭莉.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健康教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2.[44]张静平,姚树桥,何国平,等.住院慢性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1-242.[45]JingPingZ,ShuQiaoY,ManY,etal.AstudyonthesubjectivewellbeinganditsinfluentialfactorsinchronicallyillinpatientsinChangsha,China[J].AppliedNursingResearchAnr,2009,22(4),250-7.[46]DaalemanTP,CobbAK,FreyBB.Spiritualityandwell-being:anexploratorystudyofthepatientperspective[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1,53(11):1503-1511.[47]NobuoN,KaeM,HidekiF,etal.Effectsofsocioeconomicindicatorsoncoronaryriskfactors,self-ratedhealth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amongurbanJapanesecivilservants[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4,58(6):1159-1170.[48]PaschalidesC,WeardenAJ,DunkerleyR,etal.Theassociationsofanxiety,depressionandpersonalillnessrepresentationswithglycaemiccontroland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J].JournalofPsychosomaticResearch,2004,57(6):557-564.[49]JohanssonK,EkeberghM,DahlbergK.Alifeworldphenomenologicalstudyoftheexperienceoffallingillwithdiabe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2009,46(2):197-203.[50]AnderssonS,EkmanI,LindbladU,etal.It'suptome!Experiencesoflivingwithpre-diabetesandtheincreasedriskofdevelopingtype2diabetesmellitus[J].PrimaryCareDiabetes,2008,2(4):187-193.[51]戴家隽,贲智勤.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J].交通医学,2008,22(5):564-569.[52]叶建国,肖强,史琼,等.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1):108-110.56 [53]任攀宇,柳琴,陈晓楠,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5):677-678,679.[54]杨薇,李艳芳,万彬彬,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13-714.[55]王阳,王纯,关承斌,等.抑郁症患者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症状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641-643.57 附录尊敬的病友:您好!本次调查仅作为科学研究用,敬请您协助填写这份调查表。您的填写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您的康复。我们会对您所填的内容严格保密。希望您依照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填写。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请您尽量填写所有的项目。衷心感谢您的合作!祝您早日康复!附录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请根据您个人的具体情况,在相应项目上填写或打勾“√”1.性别:①男②女2.年龄:岁3.婚姻状况: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婚④丧偶4.文化程度:①小学②初中③高中/中专④大专及以上5.糖尿病病程:年6.人均月收入(元):①<500②500~③1000~④>20007.职业:①工人②干部③农民④离退休⑤自由职业者⑥其它8.医疗费用:①公费②医保③新农合④自费9.并发症:①有②无58 附录2焦虑自评量表填表注意事项:下面有二十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每一条文字后有四级评分,表示:没有或偶尔;有时;经常;持续。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分数栏1~4分适当的分数下打“√”。评定项目没有或偶尔有时经常持续1、我觉得比平常容易紧张和着急12342、我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12343、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1234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12345.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43216.我手脚发抖打颤12347.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12348.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12349.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432110.我觉得心跳得很快12341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123412.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123413.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432114.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123415.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123416.我常常要小便123417.我的手是干燥温暖的432118.我脸红发热1234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432120.我做恶梦123459 附录3抑郁自评量表填表注意事项:下面有二十条文字(括号中为症状名称),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每一条文字后有四级评分,表示:没有或偶尔;有时;经常;持续。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分数栏1~4分适当的分数下打“√”。评定项目没有或偶尔有时经常持续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1234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43213、我要哭或想哭12344.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1234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4321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4321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12348、我有便秘的苦恼12349、我心跳比平时快1234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123411、我的头脑和平常一样清楚4321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4321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1234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4321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1234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4321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4321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4321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1234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感兴趣432160 附录4总体幸福感量表填表注意事项:以下内容涉及到您近期对生活的感受与看法,无好坏之分,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和切身体验回答,并请您仔细阅读每道题目,在相应的答案代码上打“√”。*1.你的总体感觉怎样(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好极了精神很好精神不错精神时好时坏精神不好精神很不好1234562.你是否为自己的神经质或“神经病”感到烦恼(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极端烦恼相当烦恼有些烦恼很少烦恼一点也不烦恼12345*3.你是否一直牢牢地控制着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或感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绝对的大部分是的一般来说是的控制得不太好有些混乱非常混乱1234564.你是否由于悲哀、失去信心、失望或有许多麻烦而怀疑还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在过去的一月里)?极端怀疑非常怀疑相当怀疑有些怀疑略微怀疑一点也不怀疑1234565.你是否正在受到或曾经受到任何约束、刺激或压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相当多不少有些不多没有12345*6.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非常幸福相当幸福满足略有些不满足非常不满足12345*7.你是否有理由怀疑自己曾经失去理智、或对行为、谈话、思维或记忆失去控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一点也没有只有一点点不严重有些严重非常严重61 123458.你是否感到焦虑、担心或不安(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极端严重非常严重相当严重有些很少无123456*9.你睡醒之后是否感到头脑清晰和精力充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天天如此几乎天天相当频繁不多很少无12345610.你是否因为疾病、身体的不适、疼痛或对患病的恐惧而烦恼(在过去一个月里)?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时偶尔无123456*11.你每天的生活中是否充满了让你感兴趣的事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时偶尔无12345612.你是否感到沮丧和忧郁(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时偶尔无123456*13.你是否情绪稳定并能把握住自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时偶尔无12345614.你是否感到疲劳、过累、无力或精疲力竭(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所有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有时偶尔无123456*15.你对自己健康关心或担忧的程度如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不关心012345678910非常关心*16.你感到放松或紧张的程度如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松弛012345678910紧张62 17.你感觉自己的精力、精神和活力如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无精打采012345678910精力充沛18.你忧郁或快乐的程度如何(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非常忧郁012345678910非常快乐6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作者(全体发表的年被索引发表或投稿刊序作者,按顺题目月卷期、起收录情物名称、级别号序排列)止页码况中国健康心理王媛,李荣,积极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待见刊1学杂志张会敏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016,24(9)科技核心国际护理学杂王媛,李荣积极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待见刊2志等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016,12科技核心注:1、填写在学期间已发表(包括已接受待发表)的论文,以及已投稿、或已成文打算投稿、或拟成文投稿的论文情况(只填写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部分):2、“发表的卷期、年月、页码”栏:(1)如果论文已发表,请填写发表的卷期、年月、页码;(2)如果论文已被接受,填写将要发表的卷期、年月;(3)以上都不是,请据实填写“已投稿”,“拟投稿”。64 致谢时光飞逝,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感动,更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感谢在这段岁月里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老师、家人、朋友和同学!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恩师李荣教授,感谢您在本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以及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您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我,激励着我。您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帮助,同时还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此谨向我的导师李荣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衷心感谢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们,感谢你们这三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翠、吴冰、张颖颖、高扬、单胜华、闫泽雨,这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师姐张睿、刘荫,师妹何婷婷,谢谢你们在科研过程中给予我的的帮助和支持!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衷心感谢那些可敬的患者及家属,谢谢你们对本课题的参与与配合!最后,衷心感谢各位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专家,谢谢你们对此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给予谆谆教诲!65 个人简历姓名:王媛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8年4月籍贯:河南安阳健康状况:良好教育经历:2008.9-2011.6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9-2013.6新乡医学院2013.9-2016.6新乡医学院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