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ID:8362038

大小: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05

上传者:U-1863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1页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2页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3页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4页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统一考试课程之一。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确保课程考核的质量,充分体现考核标准和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特制定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大学语文》课程统一考试大纲。大纲包括考核对象、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试方式与时间、试卷结构、题型示范、推荐教材等七个部分。考试对象考试对象是高中起点本科生。本课程的考试分为《大学语文(A)》和《大学语文(B)》。文史类专业考生考《大学语文(A)》;英语类专业考生,艺术类专业考生,法、医、教育类专业考生考《大学语文(B)》。理工类专业不考《大学语文》。除理工类专业及上述各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统考科目包括:《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此外,由各试点高校在《高等数学(B)》和《大学语文(B)》中再任选一门考试。考试目标《大学语文(A)》: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B)》: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文言文方面、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略低于《大学语文(A)》;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各种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大学语文(A)(B)》)1.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的文字。17 2.文字通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3.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二)文言文阅读能力(《大学语文(A)》)1.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代散文译成现代汉语。2.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其、所、诸、焉、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三)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大学语文(A)(B)》)1.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2.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2).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3.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四)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大学语文(A)(B)》)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鉴赏。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1).结合文体知识进行鉴赏。(2).史传文学、小说,侧重于人物、结构、语言的鉴赏。(3).诗词、散文,侧重于抒情、写景、状物、意象、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鉴赏。(五)作文(《大学语文(A)(B)》)1.议论文2.记叙文3.应用文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诗经》与《楚辞》17 1.《诗经》与《楚辞》概述。(1).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篇数。《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2).《楚辞》的诗歌形式、结集。2.《诗经·周南·汉广》(1).对爱情的追求。(2).“企慕情境”。(3).象征和想象。(4).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3.《诗经·陈风·月出》(1).月下相思。(2).环境、肖像和心理描写特征。(3).语言表达艺术。4.《诗经·邶风·燕燕》(1).送别情怀。(2).以物衬人的艺术特征。5.《诗经·卫风·伯兮》(1).战争与爱情。(2).行为描写、心理描写。(3).背诵全诗。6.《诗经·王风·黍离》(1).亡国之悲。(2).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特征。(3).背诵全诗。7.《诗经·小雅·采薇》(1)战争题材。(2)末章的艺术特色。8.《楚辞·离骚》(节选)17 (1).屈原的代表作。(2).《离骚》的含义。(3).《离骚》的主要内容。(4).《离骚》的比兴艺术特征。9.《九歌·湘夫人》(1).《九歌》的渊源。(2).首章的艺术特征。(3).心理描写。(4).浪漫主义特色。(二)《论语》与《孟子》1.先秦诸子概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其代表人物。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1).语录体散文。(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4).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5).以驳论为主、驳中有立的论辩方法。(6).本文中的成语。3.《阳货欲见孔子章》(《论语•阳货》)(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的含义。(2).翻译本文(《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4.《楚狂接舆章》(《论语•微子》)(1)接舆的形象。(2)背诵全文。5.《长沮桀溺耦而耕章》(《论语•微子》)(1)时代背景。17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翻译本文(《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6.《天时地利人和章》(《孟子·公孙丑下》)(1)孟子与《孟子》。(2)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3)排比、对偶和顶真等修辞手法。7.《富贵不能淫章》(《孟子·滕文公下》)(1).“大丈夫”形象及其意义。(2).格言与警句。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孟子·告子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2).主要修辞手法。(3).翻译本文(《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9.《民贵君轻章》(《孟子·尽心下》)(1).孟子民本思想的意义。(2).表现手法。(3).背诵全文。(三)《史记》与《汉书》1.《史记》、《汉书》与史传文概述(1).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脉络。(2).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2.司马迁《史记·周亚夫传》(节选)(1).作者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周亚夫性格的主要特点。(3).刻画人物的手法。(4).《史记》的文学价值。(5).翻译全文(《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17 3.班固《汉书·苏武传》(节选)(1).作者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刻画人物的手法。(3).《汉书》与《史记》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四)唐诗1.唐诗概述(1).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2).唐代律诗的形式。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及其作品。(2).以江月统摄全篇的结构特征。(3).对宇宙人生思索的诗句。3.孟浩然《过故人庄》(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2).孟浩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平淡自然的风格特征。(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比映衬的写景特点。(5).背诵全诗。4.王维《终南山》(1).王维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联概括描写的特点。(4).背诵全诗。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边塞诗的代表作家。(2).描写边地奇特景物的句子。(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题目的意思。17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李白的生平及其浪漫主义代表作品。(2).以“梦”为线索的结构特点。(3).夸张的写作特点。(4).《梦游天姥吟留别》题目的意思。7.杜甫《秋兴八首》(其一)(1).杜甫的生平及其现实主义代表作品。(2).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3).章法谨严的艺术特点。(4).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5).背诵全诗。8.白居易《长恨歌》(1).创作背景。(2).主题的双重性。(3).作品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遭遇的态度。(4).押韵、格律等形式方面的特点。(5).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9.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1).诗歌形式与题材。(2).构思精巧、虚实相间的艺术特点。(3).情感表现的特点。(五)宋词1.宋词概述(1).词的形式特点。(2).宋词两大流派。2.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1).柳永词在词史上的地位。17 (2).铺叙的写作方法。(3).想象与词境的拓展。3.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品。(2).拟人的修辞手法。(3).《蝶恋花》的意象。(4).背诵全词。4.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词人的自我形象。(2).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4).背诵全词。5.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作者生平与代表作品。(2).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3).背诵全词。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2).隐喻和用典。(3).辛词的风格。7.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1).陆游的生平及其代表作。(2).对比手法。(3).爱国情怀。(4).背诵全词。8.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1).创作背景。(2).上片写景为主、下片抒情为主的结构。17 (3).闲适情怀。9.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姜夔词格调高雅、清空峭拔的特点。(2).思想情感。(3).对比的写作特点。(六)唐宋文1.唐宋文概述(1).唐宋八大家。(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后叙”的含义。(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3).前半部分的论证方法。(4).塑造南霁云形象的手法。3.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1).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本文的文体特点。(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3).排比、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的运用。(4).翻译第一自然段(《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阳修及其作品。(2).史论文体。(3).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5.苏轼《前赤壁赋》(1).苏轼的生平及其作品。(2).主客对话的表达方式。(3).作者的感情脉络及其人生态度。(4).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17 (5).翻译第四自然段(《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七)《红楼梦》与古代戏曲、小说1.古代戏曲与小说概述(1).元杂剧形式和代表作家。(2).古代小说基本常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小说,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清代文言小说。各时代小说的代表作及作者。2.曹雪芹《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红楼梦》第三十九回)。(1).《红楼梦》的作者、写作年代等基本情况。(2).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主要思想倾向;曹雪芹的文学主张。(3).情节结构、叙事、描写、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4).人物形象及个性分析。(八)现当代小说1.现当代小说概述(1).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作家作品(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赵树理、王蒙、莫言、苏童、余华、王安忆等作家及其代表作)。(2).现当代小说的主要流派(社会剖析派、新感觉派、解放区小说、新写实主义等)。2.鲁迅《狂人日记》(1).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2).《狂人日记》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3).鲁迅小说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学史地位。3.张爱玲《金锁记》(1).七巧的心理、性格及文化批判内涵。(2).小说的意象与情调分析。(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九)现当代诗歌17 1.现当代诗歌概述(1).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家作品(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艾青、穆旦、北岛、舒婷等诗人及其代表作)。(2).现当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诗歌、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诗、新生代诗歌等)。2.郭沫若《天狗》(1).《天狗》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诗中的“我”的象征意义。(2).《天狗》的主要艺术特色。(3).郭沫若诗歌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新诗的贡献。3.徐志摩《再别康桥》(1).《再别康桥》所表现的建筑美与音乐美。(2).《再别康桥》中的诗歌意象分析。(3).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4.艾青《北方》(1).《北方》的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2).《北方》的绘画美。(3).艾青前期诗歌的成就。5.穆旦《赞美》(1).穆旦《赞美》所“赞美”的对象。(2).“农夫”、“老妇”形象的内涵。(3).“土地”、“流水”、“森林”等具象所表达的抽象意义以及写实与象征手法的结合。6.余光中《白玉苦瓜》(1).《白玉苦瓜》的诗歌意象在不同时空中的变化。(2).余光中作品的“乡愁”情结。7.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1).运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传达的复杂情感。(2).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3).朦胧诗派的时代特征及其在新诗史上的价值。17 8.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诗中“明天”的含义。(2).诗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与主观情境的转化。(3).海子诗歌的抒情色彩、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十)现当代散文1.现当代散文概述(1).重要作家作品(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巴金、何其芳、沈从文、余秋雨等作家及其代表作)。(2).主要文类与流派(杂文、散文诗、文化散文等)2.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长宜子孙”的含义及作品的批判意识。(2).“灯光”的象征意味和抒情氛围。3.余秋雨《都江堰》(1).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现代观照。(2).对都江堰的景象描绘以及对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精神的讴歌。(3).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王小波《工作与人生》(1).作者认同的“回到日常,超越日常”人生方式。(2).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3).思想随笔文体。(十一)现当代戏剧1.现当代戏剧概述现当代戏剧的重要作家作品(丁西林、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等作家及其代表作)。2.曹禺的《日出》(1).《日出》的主题和社会批判意义。17 (2).《日出》的台词艺术。(3).曹禺对现代话剧的贡献。3.老舍的《茶馆》(1).《茶馆》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2).《茶馆》的人物对白。(十二)影视文化1.影视传媒概述(1).影视的历史与现状。(2).影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影响力。(3).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4).影视的生产与商品化。2.影视主要样式(1).故事片与电视剧。(2).纪实类、谈话类、游戏类电视节目。3.影视鉴赏评论(1).受众接受心理。(2).影视鉴赏的审美再创造。(3).影视评论的写作。实用参考写作与汉语应用知识(一)行政文体1.行政机关公文(1).公文的概念和特点。(2).公文的分类。(3).公文的体式。(4).常用文种的写法(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17 2.事务文书(1).事务文书的特点。(2).几种常用的事务文书的写法(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二)公关文体1.公关文体的特点2.几种常用的公关文书的写法(1).函电类(贺电与唁电;感谢信与表扬信:慰问信与邀请信)。(2).致词类(欢迎词与欢送词;开幕词与闭幕词;演讲词;追悼词)。(三)新闻文体1.新闻的涵义和特点2.新闻的主要种类3.新闻的结构和内容4.新闻文体(1).消息。(2).通讯。(四)学术论文1.确定选题2.编写提纲3.获取资料4.毕业论文的格式(五)汉语应用知识17 1.汉语规范化问题(1).现代汉语规范化所要解决的问题。(2).汉字的特点及其标准化问题。2.语言运用问题(1).常见语病的纠正。(2).谴词造句的修辞手法。3.网络语言问题(1).网络语言的特点。(2).如何看待网络语言。试卷结构与题型1.填空题。2.选择题。3.名词解释。4.文言文翻译(《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5.简答与默写。6.论述题(包括分析鉴赏、理解发挥等)。7.作文。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式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17 3.考试时间:120分钟。1.试卷难易比例:《大学语文(A)》容易题约占40%,《大学语文(B)》约占45%;《大学语文(A)》中等难度题约占40%,《大学语文(B)》约占45%;难题《大学语文(A)》约占20%,《大学语文(B)》约占10%。2.试卷内容比例:《大学语文(A)(B)》基础知识约占15%;《大学语文(A)》,文言文翻译约占有15%;《大学语文(A)》简答题、论述题(作品分析、鉴赏等)占30%,《大学语文(B)》约占40%。《大学语文(A)》作文占40%,《大学语文(B)》占45%。题型示范1.填空题(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倡新格律诗的诗歌流派是。(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选择题(1).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者是():A、班固B、苏轼C、鲁迅D、巴金(2).《世说新语》产生于()A、唐代B、汉代、C、明代D、南北朝3.名词解释(1).婉约词(2).朦胧诗4.文言文翻译(《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1).试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17 (2).解释文中加点字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史记·周亚夫传》)5.简答与默写(1).简要分析郭沫若《天狗》的艺术特色。(2).默写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6.论述题(包括分析鉴赏、理解发挥等)论述鲁迅小说题材、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7.作文(略)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