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

ID:839137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4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_第1页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_第2页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_第3页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_第4页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体功能区技术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省级优化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在省域范围内国土开发密度比较高、产业结构面临提升与转型、区域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增大的区域。从国内外区域发展经验来看,这类地区的核心区域,大多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很高,并有较大规模的都市区支撑。其主要特征指标是:(1)一般应至少拥有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核心城市;(2)核心城市的中心地位明显,对区域的影响范围比较大,具备引导周边地区经济参与跨区域合作的“门户”功能。(3)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呈现上升态势。(4)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可以通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人均GDP等指标是否高

2、于本省该指标平均值的10-30%来衡量。(5)因人口、产业集聚而出现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如水土资源短缺、区域环境污染等问题。(6)基本单元组成相对集中连片。2.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重点开发区域是指省(区、市)范围内,经济和人口集聚有一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大的区域。从区域整体发展来看,这类区域具备形成都市经济区的基础条件,能够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主要特征指标是:(1)已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至少拥有一个具有较大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2)核心区域的经济和城镇发展有一定基础,并出现了较快的人口、经济集聚态势。可用人口密度、

3、GDP密度、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流动强度、经济年均增长率等指标与本省这类指标的平均水平状况比较来测度。(3)在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内,适宜建设用地及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比较大,一般至少具备承载本省总人口的10%左右的潜力。(4)基本单元组成相对集中连片。3.具体划分步骤第一步:根据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城市综合功能,选取对本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和城市相对密集的区域,作为优化开发或重点开发区域的备选区域。第二步:在备选区域中,根据县域单元的制造业比重、现代服务业比重、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潜力等因素分析,在判断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域的初步方案。第三步:通过叠加公里网格的

4、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并建议参照城镇建设用地分布、灯光指数图等,对备选区域进行分析与比较,考察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和提取人口和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线。第四步:可运用城市相互作用、城市吸引范围等分析模型,进行边界的划分和模拟,修订初步确定省级优化与重点开发区域的边界,最终确定优化开发或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域名录。【说明】●交通优势度和战略选择也可作为划分重点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在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中属于低值的区域,如果其交通优势度高、区域发展潜力大,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格局变化有很大影响时,也可以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如重要的陆路开放口岸地区等。●在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市)

5、,一般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应超过50万人;在人口密度小、面积大的西部省(区、市),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可以小于50万的地级市,如新疆喀什。●考虑到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要求,所划地域范围不应太小,至少应包括3-4个县级行政区域。第二节监测评估1.监测指标根据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提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优化开发区域:应侧重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环境消耗、自主创新能力、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可选择产业结构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自主研发能力、单位能耗、单位水耗、城市土地产出水平、就业吸纳能力、就业结构变化、公共服务水平、环境质量等可度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重点开发区域:应侧

6、重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监测。可选择经济增长(规模与速度)、经济效益、经济质量、吸纳劳动力就业水平、城市土地产出水平、环境质量等可度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重点选择生态环境改善水平、环境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等可度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突出食品安全保障的评价。重点选择基本农田保护水平、草场质量、人均农产品产量等可度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保护的力度,可根据不同类型保护区的法律法规选取相应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2.监测方法要综合采用遥感、统计、实地勘察等手段和方法。3.评估报告持续跟踪主体功能区发展

7、情况,定期编制评估报告。配合国家和各省(区、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五年期的实施情况与效果评价报告。重点评价各类功能区关键指标的达标情况及变化态势,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前景,提出修订政策措施或区划方案的建议。第七章区划方案的集成省级区划要在区域类型划分备选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辅助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相衔接,与周边省(区、市)的区域功能相协调,优化本省(区、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