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

ID:8709173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5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10-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东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上)高一级模块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6页,五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

2、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处理/独处蜚声/斐然金瓯/讴歌B.恓惶/窸窣熨帖/蓊郁夙夕/回溯C.攘袂/昧心纤毫/翩跹缧绁/成年累月D.呜咽/拖曳逡巡/阒黑浩淼/渺茫2.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琐屑混淆蹙眉干瘪吊以轻心B.刹时呓语戕灭聒噪慢条斯理C.不驯云翳坍圮荒芜衣袂飘然D.尴尬灼烈罪孽绸缪跚跚来迟3.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干什么都似乎不大。②这个责任他是

3、无法的。③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A.精心推托终止B.精心推脱中止C.经心推托终止D.经心推脱中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B.玉树地震后,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人人争做大方之家,为灾区踊跃捐款。C.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D.大多数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3分)A.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B.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在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D.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

5、猛,;李公精敏,。”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众人听了,一齐拍手。A.人不敢说人不能欺人不忍欺B.人不忍欺人不敢说人不能欺C.人不能欺人不敢说人不忍欺D.人不敢说人不忍欺人不能欺7.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B.“汉乐府”原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或

6、“乐府诗”。C.《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D.《楚辞》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二、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8.对《短歌行》这首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问候,怀念。C.“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宴,宴饮。D.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哺,咀嚼着的食物。阅读《孔雀东南飞》序,完成第9题。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9.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为仲卿母所遣②为诗云尔③其家逼之④时人伤之A.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相同。B.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不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相同。C.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也不同。D.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不同。阅读下面

8、的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