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

ID:9079722

大小:24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6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_第1页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_第2页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_第3页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_第4页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已于2017年1月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资深编审卞岐先生,全书共128万多字,历时八年草撰而成。内容提要:《盛世华音——清代顺康雍乾诗人山水诗论》是《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的续集。它以清代初年至乾隆盛世(1644-1795)一段波澜壮阔的史实为背景,选取江左三大家以下一百多位各种不同身份的诗人为观照对象,通过山水诗这种独特的体式,深度勾勒了清诗成长、发展以至于高潮的清晰轨迹。全文以清诗四大流派为支点,系统地把各种群的诗

2、人及其山水诗并联起来,让我们既全面把握了清诗独有的审美特征,又通过他们迥异前代的山水诗内涵,神游了祖国从南到北,由东到西的奇丽殊绝风光。鉴于本文集文学、美学、舆地学为一身,所以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尤其清诗研究者阅览,同时还适应旅游爱好者、旅游文化研究者,以及历史地理学者阅读,即使对当代生态保护与交通体系构建亦有借鉴意义。作者简介:时志明(1958——),男,甘肃天水人。现为苏州职业大学教育人文系教师。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1991年、2004年分别获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历)位,前后师从当代著名学者,清代

3、诗词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以及唐宋词研究专家杨海明先生。近年来在包括《苏州大学学报》、《齐鲁学刊》、《西北师大学报》、《苏州铁道师院学报》、《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天水师院学报》、《南京晓庄学院学报》、《赣南师院学报》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清代诗文研究的论文数十篇。2006年出版《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盛世华音·前言》王国维先生在整合前人论点的基础上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撰《宋元戏曲史·自序》

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晚近以来学者受此影响,大多偏执于唐以后无诗、宋以后无词、元以后无曲、清代只有小说的观念。如果正确理解王国维先生的论断,可以说一代确有一代新创的文学体式,一代有一代迥异于前朝各代的文学特征,而这个体式是和其它传统文学体式共荣共存、相互助长的。但遗憾的是这个论断被人们误解甚至歪曲,变成了一个肢解文学乃至学术研究的“伪命题”。在这个“伪命题”的误导下,近现代学人对明清以来的文学艺术产生了诸多轻薄与非议,认为清代诗歌“臭腐”不可闻,词和文更是无以为继,在文艺史上“价值极微”梁启超《清代学

5、术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1985年版第83页。清代究竟有没有诗、有没有词和文,清代诗、词、文在文学艺术史上有无价值与地位,钱仲联先生在《全清词序》中作了这样的解答:“夫一代之文学,后世果不能继之乎?清词不足以继宋词乎?抑不徒能继之且能超越之乎?是皆不可以无说。……今以清词衡之,如张皇爱国之精神则邓廷桢……以迄于清末,爱国高唱,视南宋十余家偻指可数者,倍蓰而不止。……况清词者,拓境至宏,不拘于墟,其内涵之真善美者,至夥颐乎!此清词之纘宋之绪而后来居上者一也。清词人主盟壇坫或以词雄,多为学人,…

6、…此则清词根茂实遂,膏沃华晔高出于宋者二也。复次则各派词流之众多也。……此其三也。……惟清人词论之邃密高卓,词乃不复蒙小道之讥,词体益尊,词坛益崇。此其四也。复次,则词人之数,宋亦非清敌。《全宋词》作者一千三百三十余人而已。清词仅以《全清词钞》初选作者计,已达四千余家,……宋词视之,绝尘莫蹑,将叹河汉而无极矣。此其五也。”《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一册第3页。钱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对清代文学用力尤勤,在清代文学研究上他最有话语权,此论虽针对词而言,但将之移作对清诗、清文因变创新的论断亦中鹄的。对

7、于清代文学,尤其诗歌毁也罢,誉也罢;褒也罢,贬也罢,你信与不信,她都在那里。清代诗歌是在向先贤学习,继承前贤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风貌的。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审美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社会认知价值上。清代诗歌,如以山水诗而观,其美感价值的形成既和清人的美学趣味、艺术精神相通,而且还与清人迥异前人的人生阅历、自然观念相联,只有清人才能以独创的视角和胆魄写出焕现异彩的清诗。至于清诗有没有“美的追求”,以及“独创性”胡传淮主编《张问陶研究文集》,团结出版社2015年版,第001页。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8、中国古典诗歌的大潮汇聚到清代已现流波翻澜、波诡云谲之势,各派竞起,诸大家争锋,其风簸浪颠之态是前朝各代无法比拟的,所以要用复古的眼光衡量清诗,把他们自写性情,直抒己意看成不敢正视传统,立意放弃诗学规范那是没有道理的。清人的“自我表现”并非是否定传统,以及对“艺术性追求的松懈乃至失去信心”,同上引,第13页。翻拣清人的诗作,凡有清267年间的诗人,无论朝野,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