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

ID:21519539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_第1页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_第2页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_第3页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_第4页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积弱”始于康雍乾“盛世”对康雍乾三朝,中国史学界历来是比较重视的。但民国以来的史学界的主流,对康雍乾三朝历来是以异族入侵,镇压反满人士,大搞文字狱而否定的。自从刘大年“论康熙“一文后,对康熙又开始褒了。至于近期无数关于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电视剧,更把清初的这三个皇帝描绘成了英明圣君。褒的内容,主要是“大一统”,对内削平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藩王,对外征战,扩大了清皇朝的版图。至于整顿吏治,当然也写了许多,但最终还是写不出来,因为实际上并无多大成绩。2000年开映了《雍正王朝》,2001年12月开映了《康熙帝国》,以后,颂扬这三朝的各种题材的电视剧更是不断涌现。宣传的是一切以皇室的

2、稳定为重,肯定专制统治。宫中君臣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耍阴谋搞诡计,刀光剑影。掌权了就是“万岁”,维护他的地位就是维护国家稳定。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皇朝的阴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要扬弃的部份。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爱国志士们就为消除它而抛头颅洒热血。剧中歌颂这种文化,是与当前的一股思潮一致的。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还有人认为,中国人在入世后要读四书十三经以保持中国文化传统。2002年开映的《天下粮仓》,与《康熙王朝》的基调是一样的,借“阴兵借粮”的故事宣传乾隆的“政治才华”。李忠开仓救灾要杀。因为他“爱民不爱国”,饿死一方百姓是小事,影响皇帝声誉是大事。“战马闻杀声则奔,闻风声则跌”。一片

3、歌功颂德“战马”就“奔”了,让“民不聊生”的事传出,是“风萧萧”之声,攻击皇帝不圣明,那就该杀。从康熙开始的“杀”与“保”不是根据对民有利还是有害,而是根据君王面上是否有光,似乎被完全肯定了。从这一原则得出的结论是,做官权太大了要杀,因为“功高会震主”,害民的贪官不一定要杀,因为他们会喊“圣上英明”。为民的好官也会被杀,因为他们比低了皇帝的威信。与贪官污吏作斗争也可能被杀,因为他们打的是喊“圣上英明”的人。只有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的糊涂官和装糊涂的官才能稳保安全并升官发财。因为他们除了吃皇粮外,对任何政治势力都没有威胁。  学术界和文艺界的这些褒的内容,概括起来,还是《清史稿》中

4、褒康熙和乾隆的那些内容。在《清史稿》中,圣祖本记后面的论说是:“经文讳武,寰宇统一。”“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世宗本纪后面的论说是:“圣祖政尚惠仁,世宗以严明继之。”高宗本纪后面的论说则是:“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文奋武,於斯为盛。”可以看出,对康熙和乾隆,完全是褒的,而对雍正,则用婉转的语言贬的。现在对这三朝的宣传,与《清史稿》的不同之处,是把雍正朝也褒进去了。既然宣传的影响已经如此之大,对这三个“大帝”该不该如此歌颂,也就应该讨论讨论了。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当然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对古代的

5、皇帝也是如此。评古人的功过要全面,不能以过盖功,也不能以功盖过。有过不要写成一无是处,同样,有功不要写成样样都好。本文不是全面评价这三朝的皇帝,而是针对现在评价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作为皇帝把国家看作是他自己的,是自然的事,现代人不必用是否实行民主去要求他。但要说一个皇帝是伟大的,至少他的作为,是能使国家在走向进步的基础上,做到国富民强。即使在他看来这是“朕”的天下,也应该是个“兴家子”而不是“败家子”。康雍乾的颂扬者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宣传的重点就在于这三个“大帝”是“兴”了清王朝,历史上也称这三朝时期为盛世。我认为,对这一说法,有几点必需澄清。  首先,古代帝王的用

6、兵,中国史书历来有褒贬两种说法:“武功旷世”和“穷兵犊武”。取何种评价,就要看它对国家所造成的结果。  作为康雍乾三朝统治的特色,就是不惜采用任何手段,巩固刚建立起来的新王朝。中国历朝开国后,都要对内动武。打天下靠的是刀把子,天下得到了,就要从拿刀的人手中夺过刀来,以免这刀把子会砍向自己。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算是客气的,朱元璋炮轰功臣楼就不客气了。满清入关统治了全中国,对这个少数民族来说,是件不容易的大事。军事占领成功了,维持统治却不容易。新皇朝的统治者当然也要收刀把子。杀鳌拜就是一例。清与明不同的是,建朝之初手握重兵的,除八旗外,还有叛明有功的明朝将领。他们想到的威胁,首先是这些

7、汉人会反抗,因此要用一切手段进行镇压。对削三藩的军事行动可以用各种名义去解释,但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其根本目的是要将兵权从汉人手上夺回。为此而化费多少钱财,牺牲多少生命,都是无关紧要的了。对这种军事行动,后人评价为实现“大一统”的伟大功绩,实在是太牵强了。这三藩本来就是在帮助清室夺取全中国,统一全中国。他们的“王”也是清朝皇帝封的,他们所辖之地从来就是清朝治下的一部份。分裂之事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大一统”名义下的军事行动,其实只是皇帝集大权所必需,是最高统治者巩固自己地位的手段。  其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