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

ID:9098750

大小:8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1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_第1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_第2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_第3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_第4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祥禪電子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台北巿太平洋聯誼社任何一種有系統、有義理的文字,都是由外舉決定內涵的,經典也不例外;因此當我們瞭解了這一部經典的標題之後,也就會瞭解它的旨趣了。這裡我們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經名解釋般若:查字典注音為班若或缽惹,實際上應該讀成缽瑞。這種發音是不是很標準呢?也不然,因為唐朝時代「般若波羅蜜多」的讀音是「巴尼亞巴拉咪達」,這個音譯跟梵文的原音是相吻合的。懂得梵文的人,他不會唸缽瑞,而是唸「巴尼亞」。般若

2、的基本含意是智慧,其所以不翻譯,是因為它雖然可以翻為智慧,但跟我們通常所謂的智慧,在程度上是有差距的。我們說某人很有智慧,那僅只是指他那六塵所積的表層意識。這裡的般若並不僅是指表層意識,而是指心的原態與共相。既然找不到適當的中國文字來表達,乾脆就不翻譯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共17頁安祥禪電子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一般法會中大多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為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不加上「摩訶」兩個字?因為摩訶般若是全稱,只用般若是簡稱,只要提到般若,就一定是摩訶般若。摩訶般若即是大智慧,大到什麼

3、程度?它是一切世間智慧的本源和實性。世間的智慧,是否離開了般若呢?它雖然已經不是般若的原態,但卻也離不開般若,因為「煩惱即菩提」,當我們感受到煩惱的時候,就證明我們有生命、有覺性(菩提)。如果是沒有知覺的植物人,還會有煩惱嗎?為什麼不用「摩訶」,表示它是略稱,而「摩訶般若」就是具稱,就像我們講電視機是television,如果只說T.V.,別人也懂。波羅:正確的讀音是「巴拉」,是彼岸、對岸,且含有解脫的意義。蜜多:正確的讀音是「咪達」,是到達的意思。我們有時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有時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這也是簡稱

4、和具稱。「多」字只是在強化語氣。有些人不懂,平常唸「摩訶般若波羅蜜」唸多了,他以為這是一句,經名則是多心經。佛法講求一心?,哪裡有什麼多心經呢?這就不正確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經名的全稱,意思是:透過根本的、原本的、一切智慧之母的偉大智慧,到達解脫彼岸之心要的經典。在基本上,我們對心經應該有兩種認知:(一)藉著偉大的智慧,到達解脫彼岸的一種心態──法的現量的描述。(二)心經是指靠著這偉大的智慧,到達解脫彼岸,這一類經典的精華、心髓。心經是大般若經的精華、心髓,也是藉著偉大智慧,到達解脫彼岸的一種心態的敘述。因

5、此這部經在中國流傳最廣,時間也最長。據說,玄奘大師在取經的過程中,經歷過很多的危難,就靠這部經獲得精神的力量,突破險阻艱辛,才能達成偉大歷史使命的。我們在此只講般若波羅蜜,而在佛教中有六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共17頁安祥禪電子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六種解脫法門。六種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又叫六度,度即前進、到達。這六種法門,都可以使我們到達解脫的彼岸,以六度為總綱,發為萬行,即所謂六度萬行。為什麼這裡只說般若波羅蜜,不談其他五種?大智度論講「五度如盲,般若作眼

6、。」布施而沒有般若波羅蜜,只能創造癡福,可以上升天堂,福報享盡依然墮落六道,那是不究竟的。為什麼這裡只說般若波羅蜜?因為般若波羅蜜,既是解脫的必須條件,也是解脫的足夠條件。般若波羅蜜涵攝餘五度,自然就具足了六度的功德,有了般若波羅蜜,再行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的時候,當下離能所、泯理事、三輪體空、不種因、不造業、直證解脫。如果離開般若波羅蜜,他所行的只是人天小道,只能為來世造福,而無裨於解脫道,所以般若對解脫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二、般若性質般若,又可分三種性質:(一)實相般若就法的實性、法的實相來講,叫實相般

7、若。實相般若,就是法的現量和證量,佛法身的當體。(二)觀照般若雖然在觀察,但不是用分別心,不是用第六識,而是用般若。用第六識,叫做取相分別,用般若則對境不起認同心,所以叫觀照;而觀照般若就是用般若觀照實相的當體。「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共17頁安祥禪電子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解第17頁古德說:萬事萬物,凡夫執實謂之有,二乘分析謂之空,菩薩眼見菩提,眼見佛性。眼見佛性,你說什麼不是佛性?如果用觀照,那不用分別,當體即空。所以我們可以瞭解:般若不但是實相的本身,也是一種眼見佛性的觀照法門。(三)方便般若所謂「

8、捨方便無究竟」,說到真理的究竟處,是無法開口的。否則,有你能聽,有我能說;有能知的你,有所知的法;這與不二法門豈非南轅北轍?所以談到真正的佛法,沒有你開口的餘地,才一開口,早已不是真實的佛法了。但要啟發人們的覺性,是需要一把鑰匙的,這就是方便。例如:文字般若;文章寫得稱性,讓人讀後茅塞頓開;說法辯才無礙,使聽者斷惑、除疑、走向光明之道,這都是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