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ID:9154232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第1页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第2页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第3页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第4页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周福生教授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1.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广东广州51149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4级广东广州510006;3.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广东东莞524023【】国家级名老中医周福生擅K:从脾论治各种疾病,机圆法活,疗效显著。笔者根据跟师学习体会和个人临床实践,系统总结了其补土学术思想的理论根源及临床应用经验。【关键词】补土十法;脾胃病;周福生【】R259【】B【】1674-8999(2015)9-0780-02HuangShaogang,ZhengHuan,YuFengYanHuangShaoganglZhe

2、ngHuan2YuFengYan31.GuangdonghospitalofuniversitycitybranchGuangzhoucity,Guangdongprovince,5114952.Master2014ofthesecondclinicalcollegeof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ty,Guangdongprovince,5100063.thesecondclinicalcollegeofguangdongmedicalcollege,Dongguancity,Guangdongprov

3、ince,524023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傅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学验倶丰,傅采众讼,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独树一帜,在临床上屡起沉疴痼疾,疗效卓著。笔者有幸成为其第五批学术继承人,现将其补土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根源补土法滥觞于《内经》、《难经》,其运用始于张仲景,立户于李东垣,发扬于诸家。《内经》最早提出胃气乃五脏六腑之本,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为气血化生之源,居中属土,在胃的协同下完成饮食的受纳与运化,生化气血津液,充养四肢百骸

4、,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1]人体的精、气、神、血、津、液全赖水谷精微的化生,其根源在于脾的运化功能。《素问·刺禁论》云:“脾为之使”。[1]高世栻解释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为之使。”[2]这高度概括脾的重要功能及其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3]。脾亦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脾胃升降相宜,互为因果。脾升而运转四旁,长养四吋,调畅气机。如朱丹溪言:“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

5、运。”[4]因此,脾胃升降正常,则纳运正常,而人体之升降出入亦就正常,即其“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1]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持。汉代张仲景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5】金元吋代李东垣著《脾胃论》对脾胃有独特见解,全面阐述了脾为元气之本,指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6】“不因虚邪,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明矣。”[6]提侣脾虚衰微,元气不能充,则诸病由致;五脏六腑皆禀受于脾运之精气,故脾虚发病也常见于艿他脏腑病变中,反复强调了“脾虚九窍不通”[6]等;创

6、立了“百病皆由脾胃衰”的著名病机论点。强调治病须升发脾胃之气而创立补中益气汤。明代李中梓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作用。周慎斋言:“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清代叶天士指出温病后期应当注重顾护脾胃之阴液为要,又创立了育胃阴、和胃气等法。2补土十法临床应用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周师擅长从脾论治各种疾病,机圆法活。笔者冇幸跟随周师,侍诊聆教,受益腿浅,现将周师运用补土法的辨治经验介绍如下。2.1健脾益气法《素问·灵兰秘典论》冇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

7、之源,脾气健旺则水谷精微运化正常,气血津液充沛,奉养全身。《灵枢·营卫生会篇》日:“中焦亦胃口,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3】《内经》中己认识到脾旺则营卫气血充盛,自可抗御外邪,而无虚邪之患。《灵枢·本脏第四十七》提出:“脾坚则脏安难伤”,张仲景提出“脾旺不受邪”。宋太医局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创制了补益脾胃的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这一千古名方,至今沿用不衰。该法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等。方选四君子汤加减。

8、周师多采用此法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脾虚诸症。2.2健脾理气法脾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调五脏之升降,畅达周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