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

ID:9226198

大小:1.6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23

上传者:U-3141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_第1页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_第2页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_第3页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_第4页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_张斯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892·ChinJDisControlPrev2012Oct;16(10)◇综述◇中国重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张斯钰,罗普泉,高立冬【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发现40多种新发传染病。这些疾病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了解重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对于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传染病;公共卫生;疾病易感性【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79(2012)10-0892-05Epidemicsituationofmajor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andcopingstrategiesinChinaZHANGSi-yu,LUOPu-quan,GAOLi-dong.Hunan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angsha410005,China【Abstract】Morethan40kindsof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havebeenfoundsince1970s.Thesediseaseshavebeenthekeyandhotissuesintheglobalpublichealth,fortheirhappeningindefinitely,spreadingwidelyandfast,andhavinggreatsocialimpacts.Realizingthecharacteristicsandepidemictrendsofmajor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isveryimportantfordealingwiththem.【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Publichealth;Diseasesusceptibility(ChinJDisControlPrev2012,16(10):892-896)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全球警惕,区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目前,国内外采取行动,防范新发传染病”,作为当下世界卫生日的对新发传染病还没有提出统一的标准定义。通常的主题。人口增长、人类侵入以前无人居住的地区、迅理解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生的、新发现的、速的城市化、密集型农业措施、环境恶化和滥用抗生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或原本存在于人间并导致地区[2]素等因素破坏了微生物世界的平衡。自20世纪70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性疾病。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的每年新增一种按照被人类认识的过程,可将新发传染病分为[1][3]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至今已达40多种,因其发生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的不确定性、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社会危害影定义为传染病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成人T细胞响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热点问淋巴瘤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题。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军团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的新发生的传染病,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甲型1新发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和艾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滋病(AIDS)等。也有人将由新种或新型病原体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药研发的传染病和早已得到基本控制但近来又重新流行[4]究所发表的《新发传染病:细菌对美国公民健康的威的古老传染病,合起来统称为新发传染病。此[5]胁》一文中,当时将EID定义为:新的、刚出现的或出外,还应注意人为的新发传染病,如生物恐怖。现抗药性的传染病,或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2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中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性。2003年WHO提出,新发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新发传染病的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比如野生动物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以及近年来导致地和病媒生物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在低纬度的不发达地[6]区(如拉丁美洲、热带非洲和亚洲)较为集中。目[7]【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A2011-006;B2011-106)前我国陆续发现了10余种新发传染病,已造成暴【作者单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科,湖南发或流行的包括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长沙410005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非典型肺炎(se-【作者简介】张斯珏(1984-),女,湖南宁乡人,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人禽流感、甲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10月第16卷第10期·893·型H1N1流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南半球在7月达到流行的高峰,北半球10月和11O139群霍乱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月达到流行的高峰。2009年5月11日我国内地报withrenalsyndrome,HFRS)等。国外有报道而国内告了首例输入性病例。5~8月甲型H1N1流感疫尚未发现的有埃博拉出血热、拉沙热、裂谷热、马尔堡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呈低水平流行;8月底以后中出血热和西尼罗病毒性脑炎等。但随着全球贸易、国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际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的新发传染病传入我国广泛传播,以学校为主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危险性正在不断增加。以下对我国部分重点新发大幅度增加。12月初达到疫情流行高峰,之后甲型传染病的流行态势作一简述。H1N1流感疫情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1月初,流[10]2.1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感的活动接近往年同期水平。2010年8月10日(AIDS)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WHO宣布流行结束。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根2.4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据基因差异将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其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HIV-1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流行的主要毒株,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抗原结构HIV-2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均较HIV-1低。1985年我不同,汉坦病毒至少有2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Ⅰ型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2009年10月底,存活汉坦病毒、Ⅱ型汉城病毒、Ⅲ型普马拉病毒和多布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伐-贝尔格莱德病毒能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万,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同型别的病毒导致的临床症状轻重有所不同,Ⅰ4.8万。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呈现4个方面的型较重,Ⅱ型次之,Ⅲ型多为轻型,多布拉伐-贝尔格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幅度进一步减缓,艾滋病莱德病毒类似Ⅰ型。我国是受肾综合征出血热危害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现;二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发病5万~10万,占世界总发[11]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三是全国艾病数的90%以上,流行的主要是Ⅰ型和Ⅱ型,近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疫情严重;四是全年来也发现了Ⅲ型。[8]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2.5O157∶H7出血性肠炎O157∶H7出血性肠2.2人禽流感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炎由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所致。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该菌能产生志贺样毒素(又称为VT毒素),具有神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EHECO157∶H7毒力和H7N7,其中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病情重、病死强,很少量细菌即可使人发病,严重者感染1周后可率高。1997年香港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由禽到人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EHECO157∶的传播,有18人感染H5N1亚型,其中6人死亡。H7感染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主要与发达此后,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的报道。截至2009年1国家肉、乳类在饮食中所占比例大及生食习惯有关,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病例391例,死亡251例,另外发展中国家检测手段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9]同期中国确认病例32例,死亡21例。1986年我国首次在江苏省徐州地区从腹泻病患者2.3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O157∶H7,截止1998年我国为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猪流已经在14个省市分离到该菌,并在8个省市发现了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这由该病原体引起的腹泻病人。1999年在江苏部分种新流感病毒不具有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特性,对地区及邻近的安徽部分地区突然发生了O157∶H7[12]人的致病力较低,对达菲敏感,但对金刚烷胺、金刚暴发,之后还波及到河南省少数地区。乙胺类药物具有耐药性。2009年4月美国疾病预2.6莱姆病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蜱传伯氏防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疏螺旋体(bol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tion,CDC)首先报告了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性疾病。我国于1985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县首次发这之前2009年3月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现该病,目前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证实,中国至流感流行。截至4月30日,全球有11个国家报告少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山林地区人群中有莱了257个确诊病例,8例死亡病例。5月疫情在全球姆病的感染存在,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山林范围迅速蔓延。6月11日WHO宣布将警告级别提地区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13个省(直辖市、自治[7]升为6级,全球进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阶段。区)有莱姆病散在发生和流行。 ·894·ChinJDisControlPrev2012Oct;16(10)2.7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视,不排除由于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而发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目前共发现生感染的可能。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35个血清型(1~34,1/2型),最常见的致病血清型徽和辽宁6省市发现SFTS病例,主要发生在2010为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及细胞外蛋白因子是猪链年。其他省市和区域尚需作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方[17]球菌2型的两种重要毒力因子。1998年,江苏南通能确定或排除SFTS。地区发生猪链球菌疫情,25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3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2005年6~8月,四川省暴发人感染3.1病原体种类繁杂,病毒性传染病比例最大新[13]猪链球菌病,共报告病例204例,死亡38例。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2.8O139群霍乱O139群霍乱是由O139群霍乱菌、螺旋体、衣原体和原虫等。自1972年以来确认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O139群霍乱弧菌含有的48种新发传染病中有30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与O1群霍乱弧菌相同的毒素基因,能引起流行性腹毒。此外,病原体的宿主种类呈现多样性,相当一部泻。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国暴发,此后O139群霍乱分新发传染病的来源与动物有关,约有75%是人兽[5]疫情一直不断,特别是近几年来,流行O139群霍乱的共患病。例如野生动物是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比例在不断上升。目前已在10个国家被检出,仅限和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等病原体的宿主;莱姆病、肾[14]于东南亚一带。1993-1994年我国新疆出现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原体的宿主是鼠类;猫抓病、疯牛O139群霍乱局部暴发,1994-1996年广州又发生了病、禽流感等疾病与畜禽有关等。[15]此类疫情。浙江、湖北等地也有散发和小型暴发。3.2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多变5种主要2.9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传播途径均可传播新发传染病:①呼吸道传播,如(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侵染人中性粒细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军团菌病等;②胞引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消化道传播,如O139群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AP属于立克次O157∶H7感染和轮状病毒肠炎等;③接触传播,如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主要感染粒细胞,为一种猫抓病、肾综合症出血热等;④虫媒传播,如莱姆病、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小球杆菌。AP主要通过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等;⑤血液、体液传播,如蜱—宿主动物在自然界循环传播。自1994年美国报AIDS、丙型病毒性肝炎等。部分新发传染病有多种告首例HGA病例以来,每年报告病例600~800例。传播途径,而有的新发传染病其确切的传播途径尚此外,在荷兰、瑞典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有病例报道。无定论。2006年,我国安徽发现首例临床确诊病例后,河南、湖3.3人类对新发传染病普遍易感,容易造成疾病流北、山东等其他省份也陆续有疑似病例发生。河南省行由于是新发传染病,人类通常对其缺乏特异性在2007年5月发现首个病例后,截至2010年9月,共免疫,同时各地区间的频繁交往和便利的交通方式,[16]监测发现此类病例557例,死亡18例。为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据估计,20062.10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年有21亿人次的航空旅客,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综合征2010年5月,中国CDC在湖北、河南两省地方一旦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那么仅仅几小时后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会使其他地区大难临头。(SFTS)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3.4疫情发生初期各方对疾病认识不足临床医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生不知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公卫医生不知应该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采取何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政府官员得不到专业人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新病毒感染,员的明确意见,无法及时做出决策;大众得不到有效确定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命的宣传和教育,恐慌心理严重,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定。(SFTSV)。已经发现SFTSV可感染牛、羊、狗等脊3.5发生和出现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新发传染病椎动物和蜱等节肢动物,目前认为其媒介与蜱叮咬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但是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有关,人类可通过蜱虫叮咬而得病,但大多数临床病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准备。例没有明显被蜱叮咬史。尚不能确定是否可因接触3.6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到诸多自然因素、感染家畜而传染,但是其在疾病传播的作用不容忽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病原体通过点突变、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10月第16卷第10期·895·分子内重组、基因配伍、重组突变、超突变、缺失突变38℃症状进行监测,对于规模超过20人的模拟[21]和基因重排等机制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从而引SARS暴发,其检出率达90%。这一实践,很好发新的传染病,例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就地证明了症状监测可作为新发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手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段。同时,各口岸与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合作,共享信因片段。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栖息地被息及资源,互通情报,与地方卫生部门、口岸联检部破坏,动物与人类接触增加,导致野生动物将病原体门通力合作,制定联防联控机制。传给人类。例如1998-1999年马来西亚尼帕病毒4.2建立和完善全球联动的防控信息平台新发性脑炎暴发,就是因为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果蝙蝠传染病的全球化特点要求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及时的栖息地迁移至农村和果园附近,带有尼帕病毒的沟通新发传染病疫情,共享防控经验,防范疫情的大蝙蝠的排泄物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果园和猪圈,尼面积扩散。加强传染病的疫情交流,对局域传染病帕病毒首先感染猪,再由猪传染至人。此外,人类的可能的扩散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对其他区域出现的一些个体行为对于新发传染病向新的人群传播扮演本区域传染病应加强协作控制,建立全球传染病的着重要角色,如静脉吸毒、猎食野生动物、国际旅行防控信息平台和专家库,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形成有[18]和户外探险等。效的联动网络。《国际卫生条例(2005)》使集体防3.7新发传染病不但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御的重点从少数“检疫”疾病扩大到包含在卫生方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我国国家统面可造成国际反响的任何突发事件,其中包括新出计局测算,2003年SARS疫情导致内地经济损失高现和有流行趋势的疾病暴发。2006年7月联合国[5]达933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的0.8%。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流感的流行曾使香港特区政府屠宰和销毁了大量的织正式启动全球可传人动物疾病(人畜共患疾病)家禽,严重影响了疫区禽类的饲养、销售和出口。疯全球预警和应对系统,目的是对全世界动物疾病牛病的暴发已从单纯的畜牧业疾病,扩展到危及食(包括人畜共患疾病)做出预报和应对,其中就包括品、化妆品、医药产业、新型生物技术产业、人类公共描述动物疾病传播对国家、区域和国际的可能影响[22]卫生健康甚至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仅英国2001年及其潜在公共卫生影响。2010年10月第61届为处理疯牛病耗资高达35亿英镑。不仅使英国和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上通过了亚太区域新发传染病欧共体在农牧业上遭受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战略(2010),旨在从战略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19]相关产业的市场份额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和区域能力以及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对新发传染病及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计划、预防、早期4新发传染病的应对策略[23]发现及快速应对,以确保公共健康安全。由于我国相邻国家众多、货物进出口不断扩增4.3完善新发传染病的监测网络我国已有覆盖以及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等原因,国外的新发传染全国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病传入我国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如何有效阻止新发为未知传染病的发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2010传染病传入我国,将其危害减少至最低程度,保护国年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发现就得益于此。但是现有监民生命健康,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卫测网络对于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仍然十分生检疫工作的当务之急。有限;实验室监测体系比较薄弱,尚未纳入网络直4.1构建疾病监测与症状监测并行的口岸立体监报;数据的分析和共享严重不足。应该探索并建立测系统对于国外有报道而国内尚未发现的新发传针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的监测方法和网络体系;染病,如将其将纳入出入境检疫监测系统,将有助于尽快建立新发传染病监测网络体系,并进一步提高[20]及早发现输入性病例。然而,新发传染病出现早疫情管理分析人员的疾病识别、检验和分析能力等。期通常缺乏必要的背景资料,传统疾病监测系统难美国的部队健康监测中心(armedforceshhealthsur-以发挥作用,如通过监测重点或特异性症状、特定流veillancecenter,AFHSC)通过综合分析生态学和气行因素等可能发现聚集性病例或可疑事件。SARS象学资料、病媒生物监测资料、动物宿主监测资料以流行后,新加坡应用ESSENCE-I监测系统自军方电及人群疾病监测资料,实现对新发传染病暴发的预[24]子医疗记录系统收集资料,对利用体温与诊断信息测和预警,并取得了成效。国内有学者尝试建立开展SARS暴发预警的可行性进行了模拟论证。结新发传染病诊断及鉴别诊断预警系统。该系统兼容果显示,在特定设计模式下,在医护机构对体温≥性好,如能直接与国家疫情网络连接,当出现新的不 ·896·ChinJDisControlPrev2012Oct;16(10)明原因疾病时,可发挥提示作用,以利于传染病疫情首都公共卫生,2010,4(1):1.[25][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地理分布图的早期预警。(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病例数2009年1月7日)[EB/OL].4.4加强科学研究及技术物资人员储备“传染病(2009-01-09)[2011-10-18].http://www.chinacdc.cn/jkzt/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在新发传crb/rgrgzbxqlg/rgrqlgyq/200901/t20090109_24340.htm.染病和未知病原体筛查能力建设方面有了显著提高。[10]陈国平,李芙蓉,刘红,等.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及时发现、报告与实验室确诊甲型学概述[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7):619-621.H1N1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应对、手足口病的防控都得[11]宋干.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78-382.益于此。深入开展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2]汪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特征和控制对策研究阐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杂志,2005,34(5):24-25.可为制定防制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推进针对[13]YeC,ZhuX,JingH,etal.StreptococcussuisSequenceType7新发传染病疫苗的研制,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将起Outbreak,Sichuan,China[J].EmergInfectDis,2006,12(8):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立新发传染病的快速鉴定诊1203-1208.[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8-Cholera-VibriocholeraeO139断的实验方法,改进识别和认识新发传染病的手段,strain[EB/OL].(1998-09-22)[2011-10-18].http://www.从而节约新病原体识别和确定的时间,提高疫情控制who.int/csr/don/1998_09_22/en/#.和处理效率。建立技术物资人员储备机制,并注重战[15]周伯平,袁静.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C]//第一次全国中略级别人员技术的发展,强化现有的常规力量,为控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深圳:中国中西结合学制新发传染病提供有力的保证。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16]国文.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4.5维持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栖息染病学杂志,2011,38(3):204-207.地被破坏以及野生动物被引入市场和餐桌,都可能[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促使一些病原体将人类作为新的宿主,而杜绝或减(2010版)[EB/OL].(2010-10-09)[2011-10-18].http://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能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yjbgs/够从源头上遏制新发传染病的出现[26]。s3578/201010/49266.htm.[18]赵月峨,王淑兰,史套兴.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认识和鉴定疾病或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3):157-159.病原体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19]徐建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展,临床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新的传染病将不断志,2003,24(5):340-341.被发现。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新发传[20]谭京广,张世英.新发传染病概况[J].实用预防医学,染病的流行也显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因此,人类对2004,11(1):200-202.抗新发传染病的战争将是一场长期而广泛的战争。[21]李学云,曾潇.新发传染病风险因素分析及口岸应对策略[J].旅行医学科学,2010,(3):59-62.【参考文献】[22]WorldHealthOrganization.Launchofglobalearlywarningsys-temforanimaldiseasestransmissibletohumans[EB/OL].[1]WorldHealthOrganization.Theworldhealthreport2007-Asafer(2006-07-24)[2011-10-18].http://www.who.int/medi-future:globalpublichealthsecurityinthe21stcentury[R].Ge-aceDntre/news/new/2006/nw02/en/index.html.neva,2007.[23]LiA,KasaiT.亚太区域新发传染病战略———一项区域健康[2]赵月峨,王淑兰,史套兴.新发传染病的定义和界定研究安全战略[J].WPSAR,2011,2(1):1-4.[C]//2007年第九届全军流行病学、第八届全军防生物危害[24]ClaraJWitt,AllenLRichards,PennyMMasuoka,etal.The医学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出版者不详],2007:354-AFHSC-DivisionofGEISOperationsPredictiveSurveillancePro-357.gram: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fortheearlydetectionandre-[3]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sponsetodiseaseoutbreaks[J].BMCPublicHealth,2011,11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5.(Suppl2):S10.[4]向浩,雷正龙,聂绍发.新发传染病应对策略与措施[J].疾[25]陈黎明,王业东,李保森,等.新发传染病诊断及鉴别诊断预病控制杂志,2006,10(2):183-185.警系统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8,21(4):243-245.[5]粱之祥.新发传染病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6]CunninghamAA.Awalkonthewildside-emergingwildlifedis-(10):950-952.eases[J].BMJ,2005,331:1214-1215.[6]JonesKE,PatelNG,LevyMA,etal.Globaltrendsinemerging(收稿日期:2012-01-18)infectiousdiseases[J].Nature,2008,451(7181):990-993.(修回日期:2012-04-19)[7]周凯,何宏轩.鼠类与新现传染病[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刘岩岩校)制杂志,2009,20(5):387-391.[8]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介绍中国艾滋病疫情现状[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