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

ID:964717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_第1页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_第2页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_第3页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秩序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是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本文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来分析自发秩序的本质及其与建构秩序的关系: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但自发秩序的抽象普遍性特性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建构秩序发挥辅助作用,二者互不可缺;两种秩序的融合以情境为联结点,判断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  [关键词]自发秩序;建构秩序;法治;情境  [中图分类号]DF0[(二)抽象形式化的自发秩序需要具体的

2、建构秩序来实现  作为自发秩序的“法治之法”或“自由的法律”中的规则的核心特点是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它适用于任何具体的情势,并且不与任何其他被人们所接受的规则相冲突。但是,也正是这种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决定了法律提供给人类的只是一个行为的完全形式化的框架,人类至多只能知道构成演化秩序的各要素所遵循的大体规则,不可能全部把握各要素的具体特性。因此,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人或某个组织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或在判定某项具体行为是否符合抽象规则的正当性时,需要在遵循内部规则的同时,还要依靠等级制权威设立的外部规则而形

3、成的建构秩序来实现自己的确定目标。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人类社会制度的演化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人类建立的秩序只有和自发秩序的演进方向一致,二者的结合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类理性在建构秩序时只能在自发秩序演进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施加影响。与自发秩序的演化方向相背离,任意扩大建构秩序的作用,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来看都是有害的。“不论是天然的还是自发的秩序,它们自身都不足以产生出构成社会秩序的全部规则。在关键时刻,它们都需要由等级制权威来进行必要的补充。”[4](P168)其实,

4、真正的人类社会是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秩序。当然,这种混合秩序通常是以自发秩序为主自组织运行的。  (三)自发秩序下的个人行为依靠建构秩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在自发秩序下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私人的目的和愿望,但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在自发秩序下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所导致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真正地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从而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外部性是指某个主体的消费或者生产经营活动对另一个主体的效用产生一种原非本意影响的行为特征[5]。这种外部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负外部性需要建构秩序

5、来约束在自发秩序下的个人行动  在负外部性情境下个人的一项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其间穿行的非理性力量和经济社会实力的非均衡分布对其自主、自治和自律逻辑的悖反,使得市场社会不再是一个所有主体均可同等自由地表达、实现和分享意义体系和最大化利益的场域,诸如价值目标的个体性和公共性内涵发生分裂。同时,主体对于个体私利的非理性和不道德追求,倾向于破坏市场社会运行的自发秩序机制——经济行为的内部性,而且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不但要以防止暴力和欺诈,还

6、必须保护某些权利,如财产权、合同的执行等为其先决条件。[6]因此,自由经济社会的自发秩序需要得到修补和维护,以消除自发秩序下的内部性行为的负外部性效应,保证市场和社会的正常运转。这种公共不自足的存在需要国家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采取集体行动予以弥补,约束并引导个人在自发秩序下去追求他们各自的目的,同时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等限定个人行动的方式以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从而使他们为公共利益服务,最终达到个体选择与公共选择的相容。设计出来的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也就是建构的秩序。综上所述,由于

7、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为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需要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认为:“在其最一般的含义上,政治的一个功能是建立‘道路规则’,这个‘道路规则’使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人和团体能够追求极为不同的目标,而不至于出现公开的冲突。”[7](P8)  2.构建共同的行动秩序来保障具有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当某个人的一项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而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

8、部影响即为正外部性。个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人们基于收益成本的理性分析,总是乐于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对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则采取“搭便车”行为,因此“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理性的利益而采取行动”[8](P2)。这就是奥尔森著名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只要个人不会被排除在公共物品使用的资格范围之外,那么个人就不会有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