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

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

ID:9649847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_第1页
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回顾性分析【关键词】院前急救【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死亡的相关因素与死亡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238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院前急救中各环节、各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现场死亡32例(13.4%)。院内出车至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5min左右。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处置率低于5%。死因中以交通事故(25.6%)、其他机械损伤(15.4%)和脑血管病(13.2%)排列前3位。结论院前急救成功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

2、、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室颤识别时间、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及原发病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院前急救;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探讨院前急救死亡的各相关因素与死亡的关系。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238例,对其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降低院前急救的死亡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6月~2005年6月接诊收治的、未办理入院手续、在现场和急诊科抢救死亡的病人238例,男126例(52.9%)、女112例(47.1%)

3、,年龄2天~89岁,平均35岁。从出诊到到达现场时已死亡32例(13.4%),120出诊接入急诊科163例(68.5%),家属或同事送入急诊科43例(18.1%)。  1.2238例死因情况  见表1。表1院前死亡谱(略)  2结果  2.1死亡原因分析  本组院前急救死亡238例,其中现场死亡32例(13.4%)。从表1可见,死因中以交通事故、其他机械损伤和脑血管病为前3位,占本组的54.2%。交通事故中又以特重型颅脑损伤或合并胸腹联合伤、多发性骨折造成死亡为主。  2.2抢救情况  现场行简单包扎

4、、固定、输液、吸氧等基本措施166例(69.7%)。现场描计心电图107例(45.0%),胸外按压56例(23.5%),气管插管21例(8.8%),电除颤12例(5.0%),面罩球囊通氧91例(38.2%)。  2.3出车时间  救护车出车至接病人返院,平均30min左右,其中院内反应3~5min,到达现场用时10min左右,现场处理时间10~15min,返院平均用时5~10min左右。  3讨论  我院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占所在地人员的8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中以20

5、~35岁农村青壮年为主,文化层次和交通意识较差。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较差和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差,是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意识是降低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措施。  现场简单包扎、固定、止血、输液、吸氧等基本处置率较高,而气管插管、电除颤处置率低,与动手操作能力差和熟练程度不高有关。部分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操作中基本生命支持的ABC做的不规范,极大地影响心肺复苏效果[1]。因此,要加

6、强心肺复苏的标准化训练。定期考核专业技术水平,做到人人过关。对从事急诊急救的医务人员,实行技术工作准入制。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开展胸外按压,可为院前急救赢取时间,加强全民急救意识的普及亦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病例到达现场的出诊时间平均约15min左右,与院前急救的“黄金8分钟”[2]相差甚远。究其原因:(1)对事发地点环境不熟悉,地点描述不准确;(2)部分病人没有联系电话等背景资料;(3)少数地区急救半径偏大;(4)交通阻塞;(5)部分医务人员和司机急救意识不强。  我院120负责全镇20多万人的院前急

7、救、复苏。院前急救还基本上停滞在对病人的搬运上,只是将越来越多的病人转运到急诊科。而复苏成功率最高的地方是手术室和ICU。建立院前-急救-ICU紧密链显得尤为重要[3]。本组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其他机械损伤和脑血管病死亡占前3位,迅速准确评估病情,在“新黄金1小时”内,在ICU和手术室,优先处理复苏和开展急诊手术是减少创伤死亡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加大对急诊急救体系的投入。  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要培养心肺复苏的专业队伍,强化急救人员的急诊意识,加强心肺复苏的标准化训练。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保

8、证院前-急诊-ICU通道通畅,使生命支持的生存链在早期得到切实应用。  【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