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

ID:9726771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1页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2页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3页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4页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摘要】运用体质学说对小儿体质特征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论述了小儿的体质特征决定了小儿疾病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所具有的独特性,从而阐释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地指导儿科临床疾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体质学说;中医儿科;临床应用体质现象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缓慢的、潜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渐进性地形成的个体特性,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1]。中医关于体质的论述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如《素问·三部九

2、候论》提出:“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但这种论述大多零散地存在于文献中,没有被系统地总结。自20世纪70年代,中医体质学说被正式提出,并逐步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用以指导临床疾病的防治,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体质特点与成人有诸多差异,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以体质学说来正确地指导儿科临床疾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运用体质学说对小儿体质特征的分析1.1小儿体质特征的共性自古以来,儿

3、科医家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论述颇多,归纳众医家的观点,小儿体质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1.1不足性《灵枢·逆顺肥瘦》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温病条辨·解儿难》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现代医家也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也就是说小儿体质状态与成人相比具有相对不足的特点,表现为“稚阴稚阳”之体。这种不足一方面导致小儿体质状态不断向成熟完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小儿较成人对邪气的抵御能力低,更易因邪气致病。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有余,四不足”学说,指出小儿在五脏六腑

4、、气血津液皆不足的基础上,表现为肺、脾、肾尤为不足,而心、肝相对有余的体质状态。1.1.2易变性小儿的体质状态总体来说较成人更易产生变化。一方面因为小儿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形体结构和功能状态经历着一个日渐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儿体质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如《颅囟经·脉法》云:“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现代医家也提出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说明小儿体质状态不断向成熟、完善方面发展变化。另一方

5、面,小儿体质特征较成人更易受环境、气候、饮食、疾病、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千金方》中言:“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软弱。”指出护养不当可致体质状态的改变。《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小儿恣食甘肥生冷,不能运化,则胃肠积滞矣。”提出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易致内热之体。钱乙认为小儿的病理特点是“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患病后较成人易传变,影响到小儿的体质状态。《温病条辨·解儿难》曰:“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如果用药不慎易致小儿体质的

6、改变。1.1.3高度可塑性《大生要旨》指出:“小儿出生,形骸虽具,筋骨甚柔,气质未实,尤木之柔条楔梗,可使或曲或直或府或抑也。”现代医家朱锦善也指出:“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掌握小儿的体质类型,就可针对其成因,做好保健调理,以起到转化和调整体质类型的作用,使不正常质逐渐趋于正常。”[2]正因为小儿体质状态具有不足性和易变性两大基本特点,导致小儿体质状态可塑性很强。如若平素注意体质的调理顾护,可使小儿保持良好的体质状态,茁壮成长;如若失于调理,可致体质状态的异常,容易感邪患病。1.2小儿体质的

7、个性体质的形成始于先天,先天禀赋是决定与影响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维持个体体质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但是人禀受父母之精所形成的体质只是人一生中的基础,并非一成不变,地理环境、饮食劳逸、精神情志、性别年龄、疾病情况、药物作用、体育锻炼等因素均能影响体质的形成。体质在后天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发展变化。所以,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小儿体质存在着个体差异,即小儿体质的个性。多数医家认为,尽管小儿体质存在个体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是可以通过分型来概括的。目前对小儿体质的分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朱锦善[2]根

8、据临床观察将小儿体质划分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内热质、气阴两虚质5型。皇浦燕[3]则划分为正常型、脾胃虚弱型、肾气不足型、肝肾不足型、血虚型5型。苏树蓉等[4]通过体质调查,根据阴阳消长,结合五脏,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质(阴阳相对均衡)与不均衡质(阴阳相对不均衡)两大类,对不均衡质又具体分为肺脾质Ⅰ、Ⅱ型,脾肾质Ⅰ、Ⅱ型(Ⅰ型为阳多阴少型,Ⅱ型为阴多阳少型)4种体质类型。温振英等[5]将小儿体质分为阴阳平和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