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

ID:20490730

大小:14.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7.《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含学科德育目标)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3、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4、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含学科德育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

2、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

3、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方案表  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 择的材料序号前打“√”) (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 (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 (3)钢尺 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 实验步骤  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   (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

4、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 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

5、,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五、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五、教

6、后反思本节课,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