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ID:22650582

大小:4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0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1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2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3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4页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例情绪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骆丽娟摘要:求助者李某是名大一女学生,最近一个月因为室友关系导致其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睡眠不良等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改变其非理性观念。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所好转,睡眠得到改善,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关键词:情绪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1资料整理1.1一般资料李某,女,20岁,大一学生。父母均为初中教师,家庭和睦。求助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1.2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情绪低落,烦躁,睡眠不良,过度关注与室友关系,总怀疑室友讨厌

2、她,害怕回到宿舍。个人陈述:入学以来有件事一直令她相当烦恼,那就是她所在的宿舍气氛相当沉闷。她说高中时候,她的室友们回到宿舍里经常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轻松。可现在宿舍的情形却经常是:室友们各忙各的事,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笑声。每当她从教室回到宿舍,本想放松一下,可是遇到这种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她就感到特别难受和压抑。有时忍不住想和大家说笑一会,可室友们总是简单应付一下,又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了。于是她常忍不住猜测其他人不说话的原因,想来想去总是惟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惹得她们对自己不满,因而个个都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偶尔宿舍里的气氛也会轻松一会儿,四个人在一起聊天、

3、说说笑笑,这时她的心情会稍稍放松一些。但是这种时候实在太少了,多数时间她都特别紧张,每天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别人不讲话,她也就闷不作声。但这样的日子令她难以忍受,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烦躁,不想回宿舍。她总觉得自己哪儿做的不好,担心室友在背后议论自己,讨厌自己,和室友关系也变的很差,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没精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很苦恼。于是前来咨询。1.3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来访者衣着整洁,与咨询师交谈正常,说话有礼貌,但说到宿舍时表情不自然,显得有些焦躁不安,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害怕与人交往也只局限于本宿舍室友,未泛化,求助愿望迫

4、切。2评估与诊断2.1评估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于室友关系这一现实原因引起的;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与室友接触中,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月。2.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a情绪低落,焦虑,睡眠差;b怀疑室友讨厌她,害怕回到宿舍;c自我怀疑,存在错误观念。2.3诊断鉴别(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持续时间长久,一般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并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

5、响,内容尚未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与现实处境有关,这和神经症的变形的心理冲突不同,而且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内容未泛化,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3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上述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当前抑郁情绪,睡眠状况,能够正常与室友交往;学会辨别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认识到是自己的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因此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而只有改

6、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其目前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咨询中习得的技能,减少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的倾向性;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4咨询方案的制定4.1咨询方法与原理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原理: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

7、,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型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起因。因此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本案例中,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指出其由于宿舍气氛沉闷,很少有人说笑(A),引起了情绪低落、焦虑等负性情绪(C),但是产生这种负性情绪的真正原因是来访者的“室友不说笑,一定是她们不高兴了

8、”、“我愿意说话,室友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