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

ID:3122626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_第1页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_第2页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_第3页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教小学数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30-01  在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我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研读,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多年教学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注意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4  首先向学生说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

3、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要求他们多动脑,敢想敢做。尽可能的去营造学习一种氛围,愿意积极地学习。  三、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的合作与学习,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共同合来完成,我们在让学生独立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合作的重要。况且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种合作。

4、为此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当他们做题遇到困难时问我,我首先问他们题目的意思弄清了吗?读几遍,学会从题目中找问题,而不是问老师。让他们学会从题目中找自己的疑问。另外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也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去。  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1、在教材的基础上,学会不同程度地对教学内容再创造。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4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的执行者,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师应该依据自己的学识、经验、感受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5、  2、问题设计新颖、课堂导入精彩  我们常用“虎头、猪肚、凤尾”来形容一篇好文章,事实上课堂教学也这样子。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精彩导入,就能造成先声夺人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波澜壮观的课堂情境,领略动人心魄的思维空间。  3、体现课程改革的精髓,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有六大目标,其中的一大目标就是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注重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联系  这节课同初中数学

6、内容联系密切,如“数对”与“坐标”、“图像”与“图象”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数学建模”等熟悉的数学思想。教学中可以在完成小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酌情拓展和延伸,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函数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潜能开发出来,教会学习的方法,提升学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

7、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能多思考,多探索,多创新,上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道题。只有这样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适应新形式的教学要求。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