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

ID:32943189

大小:58.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7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_第1页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_第2页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_第3页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_第4页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屠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格涅夫心理学论文范文:分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屠格涅夫心理小说的比较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屠格涅夫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作者简介:车乃韩(1989—),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文学硕士,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欧美文学摘要: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具有自我剖析的心理分析特点,其心理描写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影响,但是两者有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这集中反映在两者的心理描写对象和心理描写手法上的不同。关键词:郁达夫;屠格涅夫;

2、“自叙传”小说;心理小说1006-026X(2013)07-0000-01卢梭在《忏悔录》开篇第一章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的揭露在世人面前”,这种实录式的真实自我揭露在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中也有着同样真实的格调,就像席慕容写的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夏志清就把其小说的人物叫做“郁达夫自传式的主角”。他笔下人物的细腻心理无疑是他自己的意识流动,而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无疑受到西方文学尤其是最初接触的屠格涅夫的影响,但其中却也有着差异。郁达夫和屠格涅夫都属于现实主义作家,郁达夫偏向于浪漫主义,但他仍然描写的是社会的现实在人的心灵上所形成的

3、心灵现实,其抒情的调子要更为显性,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①。但屠格涅夫的作品多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他在《文学回忆录》中说,“准确地、强有力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和现实,对一个文学家來说,是莫大的幸福,即使这种真实与作家自己的同情并不相符”②。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无疑是存在的,郁达夫在《五六年创作生活的回顾》中说到在日本留学时的课余Z暇,“读了两本俄国杜儿葛纳夫(屠格涅夫)的英译小说,一本是《初恋》,一本是《春潮》”,也使得他“和西洋文学的接触开始了”,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半了较大的影响。但两者受于民族文化传统、时代背景

4、和自我人生经历的不同,其文学观念也不同,郁达夫口我暴露的倾向更为明显,小说人物具有显性自我的存在,自我心理剖析更加彻底和细腻,人物皋本都带有“零余者”的特点;而屠格涅夫的心理描写对象更为多变,从地主形象到多余人到新人形象,笔法简练,作者本人成为小说世界里传达旨意的隐性自我,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服务丁要表现的社会现实。心理描写的主要对象的差异董易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屮说,“他(郁达夫)对自己的唯一要求就是毫不讳饰地把自己的生活赤裸裸地写出来,而且用最单纯的抒情格调写出來,使作品充满他自己浓厚的主观的感情色彩”③,“每一篇小说主角几乎都是一个'我',即使有时

5、不一定都以这个第一人称出现,这个小说的主人公也仍然会使读者毫不迟疑地想到或认出他就是郁达夫本人”O这些相似的形象构成了一个系列,被称为“零余者”,这是跟俄国“多余人”颇为相似的一类形象,这个名称恰恰来自丁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从《沉沦》的他,到《银灰色的死》的他,到《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我”,再到《莺萝行》的“我”……他们都是属于与社会格格不入忧郁寂寥的一类人,《莺萝行》中写道,“我这样一个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O郁达夫的小说表达一种心灵的真实,表现出一种对内在空间的挖掘力量,其社会作用居于次要位置甚至隐于表面之下,因此被称为自我剖析心理

6、小说。屠格涅夫笔下的人物并没有一以贯之的系列,其人物多是整个社会变化中的缩影,社会处境的变化导致其人物形象的转变。最开始的《猎人笔记》、《木木》是以残暴的地主为反面人物、以美好朴素的农民为正面形象来描写,屮期的《罗亭》、《贵族Z家》则是以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的“多余人”形象出现,而后期的《前夜》、《父与子》是以刻画平民知识分了的“新人”为主,他不断地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对现实有着真实而又及时的反映。《木木》中的残暴的地主婆原型是他口己的母亲,《父与子》屮巴扎罗夫的原型是某县医生德米特里耶夫④,人物来自现实社会而非凭空虚构,这

7、便与作者内心隔开了距离,他着重刻画社会现实造成的心理变化,人物塑造以及心理刻画的重点就在于去表现外在世界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社会心理小说。心理描写手法的差异郁达夫心理描写的基本手法在于表达文体的选择、人称的运用以及心理活动的展示。一方面,在文体上,郁达夫多用日记体、书信体等形式来创作,这就保持了自我与自我的对话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这种对话不避苦痛,舍弃虚伪。郁达夫的“小说并不追求什么复杂的故事情节”,加上“单纯的抒情格调”,书信体和日记体的表达方式便得到他的喜爱。他在《日记文学》中写道,“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都可以口由口在

8、地记叙下来”。郁达夫的作品《莺萝行》完全是一封书信,《迟桂花》的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