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

ID:338746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25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_第1页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_第2页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_第3页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_第4页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摘要】本文将对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进行探讨。作者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强化夸大了自我;取材惊人,描写大胆,将性苦闷和生苦闷作为载体,强调自我,暴露自我,深刻剖析人物内心,表现一种自戕自残式的病态美。他的小说以浪漫的主观抒情形式为主要文体特征,让作家的思想感情同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融成了一体,以忧郁哀婉的笔调、典型的抒情方式以及鲜明的现代色彩,使自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同时,他较多地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俄国现实主义批判文学的影响,吸收了20世纪初风行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

2、作手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以此呈现自己及至身边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形象。【关键词】郁达夫  小说  自叙传特色  苦闷  抒情在中国的文坛上,郁达夫无疑是个另类。他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在二十年代中国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他以自我暴露的笔触,很好印证了“文艺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读郁达夫的小说,不难发现,他的小说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联系,一脉相承。翻开他的文集,就好像在阅读他的人生,仿佛他已跃入文中,向我们讲述他那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郁达夫“作为小说家而与鲁迅比肩并称”,[1]鲁迅“如深隐在幕后,满身铜盔铁甲的武士”,而郁达

3、夫“则是裸露台上,任人欣赏的疯人”,“不惜捐身的武士固然是大勇之人,脱除一切隐饰,暴露自我也同样是大勇之人。”[2]郁达夫崇尚天才,尊重自我,“是一个哀哀而泣,幽幽而说的‘零余者’”![3]真诚的表白,超越自我的历程郁达夫开创了以记录个人生活为背景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之先河。通过他真诚的表白,小说体现出浓厚的自叙传特色,呈现了强化或夸大的自我特色。郁达夫曾说过:“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说,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所以我对于创作,抱的是这样一种态度,起初就是这样,现在还是

4、这样,将来大约也是不会变的。我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抱在一块。”10[4]鲁迅先生在写到阿Q被捉时,便做不下去了,也“曾经想装作酒醉去打巡警,得一点牢监里的经验”。[5]而郁达夫论至此,更坚信不疑。他认为:“没有这一宗经验的人,决不能凭空捏造,做关于这一宗事情的小说。”[6]可见经验之重要。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的生活轨迹。郁达夫一直在外地颠沛流离,但他一直深深眷念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故里清晨”。《纸币的跳跃》描写道:当我踏进故乡,从高楼上临江的那扇玻璃远望时,立刻“就看见了儿时见惯,但有多年不曾看到的”故里清晨的情景

5、。郁达夫在富阳老家时,住的是朝南靠西的二楼卧室兼书房,早晨从床上坐起来,即可见到江上的点点帆影。幼时便与富春江朝夕为伴,让他对这“母亲河”怀有特殊的深情。郁达夫生活中之点点滴滴,折射与小说中之朝朝暮暮。他曾说,“写《沉沦》各篇的时候,我已在东京帝大经济学部里了,那时候学校的功课很宽,每天于读小说之暇,大半时间就在咖啡馆里找女孩子喝酒,谁也不愿用功。”[7]于是我们马上联想到《怀乡病者》中于质夫与女孩子醉酒那一幕情景。1921年,郁达夫回国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教书。《茫茫夜》便是此时的生活写照。无数的作品,无不证明作家“艺术紧抱生活”的信念始终不变。然

6、而,若有人认为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就等于他的自传,那不仅只是我,有多多少少郁达夫研究者是决计不同意的!郁达夫曾公开表白,只是想“赤裸裸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以便社会读者“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在人那里,我们不能把记忆说成是一个时间的简单复现,说成是以往印象的微弱印象或摹本。它与其说只是在重复,不如说是往事的新生;它包含着一个创造性和构造性的过程。”[8]作为一项艺术创作,不但需要经验,更需要对生活的体验。体验是主体经验情感性的复现,这中间既包括对过去经验的结构过程,也包括着新的构想的整合。郁达夫的小说,并不谋求曲折离

7、奇的情节、细致入微的构思,他只是注重表现个人情绪的曲折变化和心理流动,依靠激情和才气一路写去!因此,尽管郁达夫的小说强化紧贴生活,乃至淡化了艺术中的情节作用,但仍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在郁达夫很多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人物,他们的遭遇,他们的颓废的个性,似乎都有某种类似血缘的东西在里面,甚至他们的外貌也极其近似。《南迁》中的伊人、《烟影》和《东梓关》中的文朴、《茫茫夜》、《秋柳》和《怀乡病者》中的于质夫、《落日》中的Y和更多作品中的他或我,彼此之间都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在《南迁》中,郁达夫描写了这样一个人:“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身体也有五尺五寸

8、多高……10因为他那清瘦的面貌和纤长的身体,是在日本人中间寻不出来的。……”在《采石矶》中,也有类似描写:“本来是纤长清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