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

ID:33856287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_第1页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_第2页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_第3页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_第4页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摘要】:赛珍珠是世界上首位以中国题材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首部英文全译本的译者。但长期以来学界的研究焦点基本局限于她作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成就与贡献,而她耗时近5年完成的《水浒传》英译本则不是被忽略就是受到“不懂”、“歪曲”之类的简单批评,一直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系统的高层次研究,成为赛珍珠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鉴于此,本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及历史研究与汉英对比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与方法,对赛珍珠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的主体性、其翻译策略的真实面貌、以及她的翻译策略的文

2、化、伦理和当下意义等作一全面的探索与研究,试图将一个完整、真实的译者赛珍珠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并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理论视角与启示。全文内容分五章展开。第一章为引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基础、目的与内容、方法、范畴以及全文框架等。第二章研究综述主要解决研究基础的问题,内容包括:(1)赛珍珠研究回顾。指出赛珍珠在中美两国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30年代——1940年代中期尽管不乏争议,但以肯定为基调;194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大背景影响下受到双方的排斥和冷落;1980年代末以降的“重新发现”和“历史地评价”。与这种大起大落情形形成对

3、照的是赛译水浒研究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尤其是前两个阶段,基本无人开展翻译角度的专门研究;至后一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局面虽有所改观,但研究数量及影响相对仍严重不足,研究基调以负面评价为主,而且研究方法存在较大问题。(2)近年赛译水浒研究述评。承接前一部分关于赛珍珠翻译研究的讨论,指出近年来赛译水浒研究中存在着立论基础流于道德评判、论证方法以偏概全、理论视阈和文本研究匮乏等问题,并提出引入史学研究方法和拓展理论视阈、加强文本研究等解决方法。(3)后殖民理论概述。对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梳理,指出后殖民理论统一于对差异的关注与尊重、对主体权力与身份的关怀以

4、及超越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倾向;后殖民翻译理论则致力于颠覆传统翻译观的霸权预设和倡导平等对话、揭露并批判翻译与殖民化之间的“共谋”关系、以及对译者主体行为的本体关怀。并对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适用性分别作了探讨,指出赛珍珠翻译研究至少在理论论域、译者身份以及差异性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适用后殖民翻译理论。第三章对赛珍珠的翻译主体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论述由两部分构成:(1)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探讨。首先阐述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及内涵,指出译者主体性既有能动的一面也有受动的一面,而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片面夸大主体能动性、不加甄别地提倡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创造性叛逆”等问题

5、,本质上并未脱离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理路;其次对神权和形而上学支配下的译者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指出西方翻译的宗教渊源使得“忠实”成为两千多年来翻译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翻译和译者也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工具”的烙印,处于受压制的边缘地位,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长期影响则使翻译及翻译研究长期困陷于对绝对“意义”的追求以及非此即彼的二元论争之中停步不前,译者主体从未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19世纪中叶以来哲学领域对形而上学的全面拒斥,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文本意义和作者权威的颠覆,译者主体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而后殖民翻译理论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译者主体性与后殖民理论的权力和差异诉求联系起来,通过

6、译者的“抵抗”、“在场”或“可见”,使其成为文化干预的重要力量,并引入主体间性概念,避免片面张扬主体性可能导致的主观主义和唯我论倾向,从而在提升译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完成对主体性的重新确认和超越。(2)赛译水浒的译者主体性分析。赛珍珠的文化身份超越了单纯的地缘政治或种族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划为“美国人”或“中国人”、“白人”或“黄种人”,而应看到其身份的杂糅性,亦即“文化混血儿”特征;这一身份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她常常处于身份焦虑与矛盾之中,对她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她选择《水浒传》,既是出于对原著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个人喜爱与推崇

7、,但也有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而且在不同时期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矛盾和不一致;她的翻译策略总体上以原文为取向(异化),但译本中却又不乏与原文无关的陌生表述,甚至还有少数归化表述,等等,都与她文化身份的杂糅特征不无关联。除此以外,本节还以事实和史料为依据,对赛珍珠在原作版本选择、书名翻译以及文本操控等方面的主体行为的真实面貌进行了探索,揭示了译者主体动机及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指出赛珍珠作为译者的价值在于:她在一个“西学东渐”的时代自觉选择了一个“东学西渐”的翻译立场;在一个要求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