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

ID:37256140

大小:369.1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5-11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_第1页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_第2页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_第3页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_第4页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姚鸣德《新高中通识教育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高中通识教育科姚鸣德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1http://ls.edb.hkedcity.net2新舊学制(中学)中七中六中五中四中三中二中一中六中五中四中三中二中一高级程度会考中学会考中学文凭试舊学制新学制3新高中学制四个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通识教育科二至三个选修科目从新高中选修科目、应用学习课程或其它语言课程中选二至三个科目其它学习经历德育及公民教育、社会服务、艺术发展、体育发展及与工作有关的经验通识教育科只占整体课时的10%,约270小时。4历史发展通识教育科在香港并不是全新的科目,其发展与以下在旧学制下的选修科目一脉相承(着重议题探究

2、):通识教育科(高级补充程度)综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科学与科技科(中四至中五)本港不少科目亦有采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历史、地理、科学……5历史发展1991:通识教育科(高级补充程度)[ASLLS]“补足中六学生所选读的高级程度科目,或与这些科目成对比,达到扩阔中六课程的目标基本宗旨是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有学养的人应具备的技能。课程纲要所包括的题材,只是用以达到此目的的工具……并非本科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掌握……思考及学习技能,所强调的是学习的成果而不是所能获取的知识。提供途径让学生学习如何协调研习自然科学及人文学科的方法。”课程发展议会1991年6历史发展200

3、3:综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S4-5IH]“为着重理科或科技科的学生提供在「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的学习经历。宗旨:增进对自身、社会、国家及整个世界的认识能从多角度思考具争议性的议题发展共通能力以建构知识介绍人文及社会学科的思维及研习方法建立价值观及态度,维持健康个人发展,成为有识见及责任感的公民”课程发展议会2003年7历史发展2003:科学与科技科(中四至中五)[S4-5S&T]“为那些在「科学教育」及「科技教育」两个学习领域中只选修一科的高中学生而设。宗旨:阐释、分析及评鉴科学与科技上的数据或信息的能力对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及其对社会的互相影响,抱有

4、积极的态度运用科学与科技的思维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作出独立判断的能力”课程发展议会2003年8NSSLS(09)S4-5IH,S&T(03)ASLLS(91)扩阔预科课程补救高中过早分流问题确保全体高中学生广阔均衡的学习经验9NSSLS(09)S4-5IH,S&T(03)ASLLS(91)注重能力的学习成果兼顾内容与其它课程的互补性贯串整体学习经验的核心科目;对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的同等重视10常见的疑问“通”=“通天晓”?通识教育是要学生甚么都懂吗?“通识教育”=是大学搞的那一套吗?批判性思维=事事批评吗?议题探究=“吹水”、空谈就可以吗?11甚么是通

5、识教育科?“通”=融会贯“通”本科是针对香港处境而设计,协助达到高中课程的宗旨,使学生成为具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者相信所有学生能透过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各种学习活动来建构及拓展知识12通识教育科的定位连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扩展看事物的角度,这些角度超越单一的学科探讨当代议题,而这些议题未能被某单一学科所涵盖学生修读通识教育科时,亦可从其它学科获取知识和视角,来丰富学习的过程。本科选取的议题,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通识教育科探讨的议题英国语文选修科2其它学习经历选修科3中国语文数学科选修科113课程的宗旨加深学生对他们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和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能

6、从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及科技)经常出现的当代议题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使他们能够建构知识,适应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情况;帮助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运用信息科技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社会中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并学习处理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为对国家、社会和世界有识见和负责任的公民。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14课程的宗旨加深学生对他们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和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能从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会、经济、

7、政治及科技)经常出现的当代议题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使他们能够建构知识,适应个人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情况;帮助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运用信息科技能力;帮助学生在多元社会中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并学习处理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成为对国家、社会和世界有识见和负责任的公民。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最终目的释放思维15自我与个人成长社会与文化科学、科技与环境课程架构三个学习范畴涵盖人类处境和当代世界的重要关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处理人与自

8、身、人与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