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

ID:41892758

大小:41.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_第1页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_第2页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_第3页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_第4页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术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联系,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前瞻性研究45例乳腺癌患者60块病灶的超声改变,与其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总结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提出诊断要点。结果:60块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其中有明确肿块形成的54块,无明确肿块的6块。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术前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67%,超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不全相同,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

2、声的特征性改变,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病理分型有一定提示作用。【关键词】:彩超;乳腺癌;超声特征【中图分类号】R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13-02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选自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住院患者。纳入标准:1)术前超声检查证实乳腺有明确病变;2)行乳腺病损切除术或乳腺癌根治术,得到手术和病理证实;3)超声图片和病理切片资料齐全。按此标准筛选,合乎要求的45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80岁,以触及肿块、乳房不适感或为乳腺体检来

3、诊。其中13例患者有2块病灶,1例患者有3块病灶。45例乳腺癌患者(60块病灶)为本研究的对象。2•仪器与方法2.1仪器使用仪器为百胜-DU4,西门子-300X,探头频率12MHzo2.2方法一般选择仪器预设的乳腺检查条件,根据病人及病灶的具体情况调整深度、增益、聚焦部位、声束与血流夹角❷60。,以获取最佳图像。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采用直接检查法,以乳头为中心,按顺序进行放射状、重叠扫查,两侧对比、全面观察,包括乳头、乳晕及腋窝,尤其注意乳头深部及腺体边缘部位,以免漏诊。发现病灶后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

4、。2.3观察内容包括:2.3.1病灶数目、分布、位置、大小、纵横之比、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等;2.3.2病变的血流丰富程度、血流分布特征;2.3.3同侧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鉴别是否为转移性淋巴结。2.4诊断标准2.4.1乳腺肿块超声分类标准是采用北美放射学会制定的第四版的2004年影像诊断系统分类标准BI-RADS(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2.4.2部分乳腺超声肿块征象的定义参考Stavros的标准:①形态不规则:多

5、角度观察,肿块任何一部分形态表现为非圆形非椭圆形、非分叶状,判断为形态不规则;②小分叶:肿块表面呈多个直径为1〜2mm分叶,分叶数目>3个;③强回声晕:肿块的中心部分呈低回声,边缘与正常乳腺组织相邻块病灶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其强度高于正常乳腺组织;④边缘毛刺:垂直于肿瘤表面的放射状低回声短线:⑤微小钙化:低回声肿块内部或低回声导管内部簇状分布的细点状强回声;⑥导管内结构紊乱:沿导管切面检查,病变部位的导管结构较邻近导管轻度增宽,内部呈低回声,伴有不规则分布的细点状强回声;⑦纵横比大于1:肿块的前后径大于横径。2.4.3血流信号

6、丰富程度依据Adler半定量法分级:0级为无血流;I级为点状、短棒状血流;II级为一个断面上1〜2条血流;III级为3条以上血管或弥漫性网状血流。2.4.4乳腺癌的原发癌瘤分期方法采用1988年修订的国际抗癌协会建议的TNM分期法TO:原发癌瘤未查出。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T1:癌瘤长径W2cm。T2:癌瘤长径>2cm,W5cm。T3:癌瘤长径>5cm。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⑸小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病灶长径3.4.5本研究按Stavros

7、的标准诊断为(乳腺癌)恶性可能性大、恶性不除外(Category4B、C)的共计55块病灶,符合率91.67%。5块病灶误诊为良性可能性大。4讨论在本研究中,1例体检患者超声仅表现为微小钙化及轻度导管结构紊乱,术前因无明显肿块形成,诊断为良性可能性大,病理结果为微小浸润导管癌,为误诊病例。本组病例中,进一步证实边缘毛刺、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是浸润性乳腺癌的典型的表现。强回声晕及边缘毛刺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是癌肿的实质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反应所致。肿块后方的回声情况与肿块内部组织成分有密切相关性,肿瘤间质含纤维成

8、分较多,排列紊乱,组织声阻抗较大,超声在传播过程中反射和散射较多,造成其后部较大的衰减。肿块边缘毛刺、强回声晕及后方回声衰减征象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经典指标,本组病变中,三种征象与浸润导管癌密切相关,其它两种病理类型中并未检出。导管扩张的声像图主要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