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ID:46802400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8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翼状鹫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翼状修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一一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原发性翼状窗肉患者30例(39眼)并行翼状窗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18个月。28例(37眼)患者术后结膜及角膜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复发2例(2眼),复发率为5.6%。结论翼状策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窗肉临床疗效确切。[关键词]翼状警肉;口体球结膜;移植doi:10.3969/j.issn.10

2、04-7484(x).2014.03.2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1-01翼状窗肉是眼科眼表疾病屮的常见病,因为其貌似翼状,所以称为翼状裔肉。主耍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引起眼脸鼻侧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变性、肥厚、增生,并呈三角形向角膜组织生长,生长入角膜后会引起角膜散光和不可逆性的视力下降。•翼状警肉的发病率较高,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而且该病发病机制不清楚,研究表明与许多因素有关。冃前,临床中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窗肉的主要方法,但是单纯的翼状窗肉切除术后手术复发率较高[1],而且复发

3、后不仅裔肉组织生长更快,而且还容易发生脸球粘连,严重者会出现复视,眼球运动困难等并发症[2]。所以,新的手术方法的出现及应用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将我科2011年9月一一2013年5月就诊的30例(39眼)原发性翼状裔肉患者行翼状裔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一一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原发性翼状警肉患者30例(39眼),其中男性13例(16眼),女性17例(23眼);年龄35-79岁,平均47.2岁。所有患者都为原发性,且其窗肉组织头部侵

4、入角膜缘的范围达2-5mm不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消毒铺「U,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麻术眼3次后用开脸器开脸,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加少量肾上腺素(患者血压较高者禁用)局部浸润麻醉窗肉体部,使警肉与下方组织分离。沿角膜缘剪开警肉体部,并把结膜与其下组织分离。分离并暴露其下增生的组织,再用剪刀插入裔肉与巩膜之间分离并剪除裔肉。注意术屮不要损伤泪阜,避免术后发生睑球粘连。在窗肉头部前方约0.5mm处用显微蹑轻轻刮除角膜达前弹力层,并钝

5、性分离警肉头部,使其与角膜前弹力层分开,若角膜上有残存的组织,则沿角膜表面切线方向轻轻刮除。术中注意保护内直肌,并防止过度烧灼巩膜。根据创面的大小,在结膜上方取大小与暴露巩膜一致的结膜组织,上皮面向上,结膜瓣角膜缘一侧与缺损角膜缘相对,用10-0缝线将结膜瓣与浅层巩膜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4万u和地塞米松2.5mg,术眼常规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术眼。1.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结膜表面无充血,角膜愈合良好,无警肉增生;复发:结膜增生充血,角膜表面有新生血管及裔肉增生[3]。2结果随访1-18个月。28例

6、(37眼)患者术后结膜及角膜恢复良好,无感染、角膜溃疡、移植片愈合不佳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膜移植片处新生结膜完全愈合,无其它并发症;复发2例(2眼),复发率为5.6%o3讨论KLL3翼状警肉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多数认为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慢性炎症及增生性疾病等有关,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结膜组织或结膜角膜缘处组织产牛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结膜组织增生肥厚,其至向如膜组织生长最后形成翼状裔肉。这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属于一种良性增殖性病变,生长部位大多位于结膜和角膜鼻侧。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警肉失

7、败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术后复发问题。角膜表面及结膜下残存裔肉组织是术后复发的基础,巩膜表面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创面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原因[4]。因此手术时彻底切除结膜下增生组织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所以,术中我们彻底切除增生组织,并使角膜创面保持光滑,尽可能减少复发几率。同时本研究在彻底切除增生组织后,取自体结膜移植于角膜缘处,移植结膜与自身结膜间存在约3mm的眼球暴露区,当球结膜完全上皮化后,球结膜上皮与球筋膜紧密接触,阻断了球结膜下血管向角膜缘生长,随访期间1-18个月检查未见结膜瘢痕及新生血管行成,降低了

8、术后复发的可能。术中移植的结膜面积较小,对结膜组织无明显影响,所以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手术切口部位没有影响。术后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索等药物点眼,进一步控制炎症反应,防止术后复发。为了防止术后复发,总结术中的注意事项为:①适量切除结膜下增生组织,不可过度,防止术后反应过重,促进警肉复发。②清除角膜表面残留组织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角膜实质层,否则术后可能会因为角膜瘢痕的形成而出现角膜散光,视力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