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与语感培养

语感与语感培养

ID:26583924

大小:59.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语感与语感培养_第1页
语感与语感培养_第2页
语感与语感培养_第3页
语感与语感培养_第4页
语感与语感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感与语感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感与语感培养浙江金华白龙桥高中张炳通内容提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情味,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教师要设法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然学生的心灵。关键词:语感揣摩激发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强调随文讲解,提倡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无论从形成过程还是从分类、构成因素等角度看,都不玄虚。揭开语感的神秘面纱,拨去语感玄虚论的迷雾,我们就能理解并深入语感培养的

2、堂奥。一、语感的分类从大处看,语感可分为听感、说感、读感、写感四个系统。可从两个角度归类:听感、读感,是接受性的,不难理解;说、写,是表达性的,这里的“感”是指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从思维角度考虑,语感又可分为“直觉性语感”和“理解性语感”两类。一个人的语感能力大致可分解为互相关联的两种判断能力:一是对语言对象在语言知识方面的正误判断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气感等;二是对语言对象在内容上真伪是非与形式上美丑的判断能力,它包括思想观念,情感意志,人格状态,审美鉴赏等。二、语感培养的意义、作用培养学生了解字词的情味,形成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

3、,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积累,这其中包括字词、句法、修辞、结构等语文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化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另外,还要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和敏锐的直觉思维。这样,当学生接触到“语言信息”7时,就能从中觉察出语音语调的正误,得到语音感;判断出语境中用词分寸是否准确贴切,得到语义感;体察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得体,得到语体感;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衔接是否紧密、连贯,得到语脉感。语感素养的养成,是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历练而成的。学生一旦有了感悟能力,不仅了解

4、文学作品中字词的意义,领略其中的含义,懂得欣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他们除了在知识领域中得以扩大与加深外,同时获得美感与道德教育,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与品德修养的陶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情的净化,是充满生机的、积极的教育。语感培养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传统语文教学观强调的诸如文道统一,情意统一等,正是语文教学中包含的道德情操,个人品格,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人文因素,与语感培养是一致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和训练,是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积极扬弃。语文教学根本的

5、第一位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迅速领悟语言文学的能力。当前,语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热点。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感和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可见语感培养之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语感训练,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些都强调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的心灵与感觉和课文作者在言语形式中的遇合,也就是把课文言语对象化于学生

6、的心灵与感觉,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心理结构。三、语感的性质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感不仅包括语言文字表面意义的了解,深层意义的领会,更重要的是能从这些意义中品味出其中的情趣,体会其中的感受。1、直觉性它是一种对语言下意识的本能反映,超越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验证的环节,靠直觉思维便能自然识别与理解别人的言语。简言之,语感的直觉性就是对言语的顿悟。比如说对于“我去看医生”这句话,谁都知道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我病了,去医院叫医生诊断治疗。”不会理解为“我”7去探望医生。有时一个句子读起来感到别扭,不一定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只知道不顺畅,一

7、篇文章写得很美,不一定都能条分缕析说出道道来,只知道这篇文章读来酣畅淋漓。这其中靠的就是直觉能力。2、整体性语感的整体性是指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它对言语对象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整体把握。而不是把它切分来理解。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描写林黛玉的一句“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中的“风流态度”,不能把“风流”解作“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风流韵事”,而应根据前后文把“风流态度”整体解作“言行举止所表现的风韵神态”。3、联想性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田园”不但解释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释作“春天的雨”,读到“初春”二字,就会有说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