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

ID:28160792

大小:8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7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_第1页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_第2页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_第3页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_第4页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天下、家天下私天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天下、家天下与私天下张分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内容提要: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流行的政治理论之一。本文在分析公天下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基本思路、理论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公天下论集中回答了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它既论证了君主制度的必然性与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天下之法”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获得社会各

2、阶层的广泛的认同。一般说来,历代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这些思想,还往往自觉地运用它、利用它来调节政治或变革政治。这类思想现象既不能简单地一律斥之为粉饰政治,更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其定性为“反对专制”乃至“民主主义”。本文还提出这样一个认识:在中国古代政治思维中,规范、制约、调整君权的思想极其丰富,政治批判色彩相当浓烈。“天下为公”思想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表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政治理论体系有其精致、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历史现象。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进的

3、。关键词:天下为公;家天下;私天下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流行的政治理论之一。《礼记·礼运》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这些思想命题被历代思想家、政论家反复征引,它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许多学者称这一类思想命题为“民主主义思想”、“反专制思想”。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礼运》篇的思想表明儒家主张建立“民权的大同世界”(参见徐顺教:《〈礼运〉大同与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收入中国孔子基金会编辑:《孔子诞辰2540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论文集》,上海三联

4、书店,1992年版。)。许多前辈著名学者都有这种论断,仿而效之、延而袭之的后学自然为数众多。在这方面,以鼓吹弘扬“儒家民主主义”的现代新儒家最为典型。这种解读方式的特点是把具有特定内涵的古代思想附会为现代思想。将《礼运》的“大同”、“天下为公”解读为民主共和政治最为典型。最早将“天下为公”附会为民主政治的是康有为,而他的观点又有广泛的影响。康有为在《礼运注叙》中写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众公选贤能以任其职,不得世传子孙弟兄也。……固只有天下为公,一切只

5、本公理而已。”这段话的大部分文字符合中国古代公天下观念的本义,而“大众公选”之意却是古代思想所不具有的。将“天下为公”解读为“大众公选”,这是一种附会。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天下为公四字,……也不过说让天下于有德的人罢了,全然不含民主的思想,也没有主权在人民全体的意思。……就算含有民主思想,却还不见得有共和思想。天下为公四字中,并没有大总统公选的意味。总而言之,绝不可以把这一句话认做民主共和主义。”([日本]服部宇之吉:《儒教与现代思潮》,《文星周刊》本第15页。).---对《吕氏春秋》贵公思想的评价与此相似。许多学者认为《吕

6、氏春秋》天下属于天下的思想是民主思想。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恃君》主张立君为了利群,“这就是官为民役的思想,就是古代民主思想”(周桂钿:《秦汉思想史》,出版社,年版,第25页。)。在研究《吕氏春秋》的专著中,这种观点很常见。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但是,这些学者也把公天下观念与家天下制度对立起来。因此,迄今为止尚未有人从帝王观念、统治思想和全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类思想命题。本文的核心论点是:中国古代的公天下论集中回答了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它既论证了人类实行君主制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又为君权

7、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历代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这些思想,还往往自觉地运用它、利用它来调节政治或变革政治。这类现象不能简单地一律斥之为粉饰政治。一、立君为公的设君之道公天下论首先回答的是设君之道,而公天下论的第一要义是立君为公。在这个意义上,公天下论属于政治本体论的范畴,它集中回答了君主制度的来源、目的和功能等根本性的政治理论问题。君主制度由何而来,因何而设?这个问题涉及到君主论的理论基础和帝王观念的核心内容,即君主制度的

8、必然性和主权在君的合理性。它又是进而解释帝王权势、君道规范和帝王统绪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有关论点很多,简言之,即天、道、圣立君,而立君的目的是主持社会正义,利群为公。设君利群的政治观念至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尚书·泰誓》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