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一) 课文精讲

《错过》(一) 课文精讲

ID:10200016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2

《错过》(一) 课文精讲_第1页
《错过》(一) 课文精讲_第2页
资源描述:

《《错过》(一) 课文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错过》(一)课文精讲一、字词贻(yí)颟顸(mānhān)渊薮(sǒu)驾驭(yù)憬(jǐng)悟万无一失斑斓多味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二、重点难点分析1、层次概括: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3~6),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三部分(7~13),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这部分属于解决问题。第四部分(14~15),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2、写法全解:(1)思路清晰,

2、结构严谨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的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光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中心。(2)两两对比,相得益彰一是正反论证。如第三段提出了“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先用反问句进行反面论证,紧接着进行正面论证。二是对比论述。例如,第七段和第八段,“没有意识到错过”

3、与“能意识到自己错过”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在分析错过时,又把“有机会再次相遇”的“错过”与“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相对比,强调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两种不同的“错过”的态度和方法。(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具体表现在,①设问与反问并用。②广泛使用比喻句,如最后两段文字。③长句与短句并用。如开头第二句长达150字,显得语意周密,第十二、十三段,分别只由一句不长的话构成。④整句与散句并用.整句如:“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又如:第十二、十三段两句。整句可以使结

4、构匀称,铿锵有力。当然,全文仍以散句为主,这样可以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此外,文中还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为什么,为什么总是……”,两个“为什么”加重了疑问的口气,加强了问句的力量,进一步促使读者去思考。三课本答案(一)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

5、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大意如此,不求统一)(二)下面这个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用简洁明白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吗?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健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2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三)(略)四重要习题1.理解带点词语的含义。(1)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2)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

6、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1)“一般来说”限定了范围,指出了普遍性。(2)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之快。2.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及写作手法。2.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及写法:(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2)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1)“抓住”与“溜走”两相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和“错过”是常见的。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进一步强调“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

7、鲜,并用“见证”把这个比喻拟人化,就是说“没错过”和“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正因为有了它们,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2)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万无一失”,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只有经过了错过后才能“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它。这句话用两个结构相同的短句各自独立成段,显得铿锵有力,隽永含蓄,耐人寻味。3.古人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是“悟

8、”,二是“追”,二者要刻不容缓,课文中哪一段文字与古人的教诲一致呢?课文的第十一段。 4.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述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这样两两对比的语段,并作简要分析。第七段和第八段,用“没有意识到错过”与“能意识到自己错过”相对比,突出“意识到”的重要性。第九段和第十段,用“有机会再次相遇”的“错过”与“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相对比,强调了如何正确对待这两种不同的“错过”的态度和方法。5.“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