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文精讲

赤壁赋课文精讲

ID:38290606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7

赤壁赋课文精讲_第1页
赤壁赋课文精讲_第2页
赤壁赋课文精讲_第3页
赤壁赋课文精讲_第4页
赤壁赋课文精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课文精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课文精讲课文指津《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谈到散文,人们常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弃疾并驾齐驱的。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那清风,那

2、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蓄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答疑解惑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提示: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音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葾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

3、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资料剪辑赋的简介赋的文体,说到底,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杨辞也。”可以说,《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赋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前面有序,说明赋的原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文题,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概括。《文心雕龙·诠赋》指出:“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前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名作欣赏(一)袁家渴(hé)记柳宗元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由溪口而西陆行

4、,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石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多异卉,类合欢而蔓生,水石。每风自西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以无以穷其状。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

5、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注释)1、袁家渴(hé)水名。2、南馆高嶂:袁家渴发源处的高峰。3、百家濑:水名。4、重洲:重叠的洲,河流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5、间(jiàn)厕:夹杂着。6、柟(nán)、楩(pián)、槠(zhǔ):均为常绿树。7、芷:草木花。8、卉(huì):花草。掩苒:弱草倾倒。蓊葧(wěngbó)浓郁。地主:地方的主人。【阅读鉴赏】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袁家渴记》第1段引出所记对象袁家渴;接着第2段介绍其总体上的特色;写出它的曲曲折折的特点第3段则详细描写奇异风光,纳入风中,收于水上,记山石、岩洞,树木花草和水涛,

6、让读者感受它的奇光异彩,听到清远音韵,闻到郁郁浓香;最后交代写作目的命名缘由,联想到自身遭遇如袁家渴一样不为世人了解,寄托深沉感慨。在风中之景中,我们看到了树动,花摇、草掩、涛飞、濑施等奇光异彩。听到了风声、涛声、花动树摇之声。【思考探究】一、翻译下列句子:(1)皆永中幽丽奇处也。(2)舟行若穷,忽又无际(3)掩苒众草,纷红骇绿。(4)出而传于世(5)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二、思考并回答问题:第4自然段“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仅是交代写作目的吗?还有无深意?(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7、户,欣然起行。念无以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阅读鉴赏】散文描写的对象是月光。文中描绘了月色之美,创设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是作者心境的体现。作者被贬斥于黄州困苦境遇和寂寞无聊使作者“解衣欲睡”,但月光似乎有意慰藉诗人而悄悄走进门来,使诗人如遇久违的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起行”。“欣然起行”显示出作者的喜悦,但进而想到应有人共同赏月,分享喜悦;进而“念无与乐者”,心情转入低沉的喟叹,进而想到只有同为”闲人“的张怀民才能

8、在这种境遇与自己共赏共喜共苦,所以要寻张怀民。一个“寻”字写出似找失物一般的迫切。渴望与张怀民共赏为乐的急切心理。【思考探究】1、第2段描写运用了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