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

ID:1029459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_第1页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_第2页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_第3页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LCT及C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4907例分析的论文【关键词】宫颈癌[abstract]lctandcctarecurrentlytonmethodsusedtoconductcytopathologicdiagnosis.thispaperaimstoparethediagnosisratesofthesetethodsasscreeningtechniquesforcervicalprecancerdisease.thestudyisbasedon4907females,lydividedintotalcases,amongalcases.thediagnosisrateoflctis1

2、6.5%,oreefficiently,andiscurrentlythebestscreeningtechniqueforcervicalcancer.[keya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lct)是在改变传统涂片方式基础上采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细胞,通过比重离心后收集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13mm超薄单层薄片,并在全自动制片过程中同时完成细胞染色,是制片技术的重大革新。.于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于20世纪40年代诞生,该技术于1992年开始初步用于临床,1995年9月cct被美国fda批准正式用于临床,1996年经fda获准进行质量控制,1998年获准进行普

3、检。cct运用人工智能“脑神经网络模拟”技术,擅长发现各种异常细胞,尤其能够发现传统检查易于漏检的异常细胞,特别是对异常细胞数量很少的涂片,可以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造成注意力分散及漏诊,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现将4907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3年6月~2005年6月妇科门诊4907例,患者年龄18~75岁,检测指征为性交后阴道出血、宫颈糜烂、白带中带血丝、阴道炎等。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1.2标本制作1.2.1lct标本制作暴露宫颈后用特制毛刷在颈管及宫颈表面环刷5周后,将刷头保留于特制固定液中,经离心后将富集细胞常规巴氏染色,封

4、片并干燥处理。1.2.2cct标本制作暴露宫颈后用特制刮板在包括子宫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部分环刮一周,并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上,覆盖面积在90%以上,用95%的乙醇固定15min,常规巴氏染色,封片并干燥处理。1.3检查方法(1)lct检查系将所制涂片由病理科医生阅片检查。(2)cct检查将所有涂片均先由cct系统进行分析扫描分析。每张涂片选出128个最有可能的异常细胞,这些视野的异常细胞经数字化处理后,在监视器上依次显示,供细胞学检测人员复验。遇有可疑细胞可以定位,放大便于进一步观察。其速度是肉眼检测的3倍,适合大规模的防癌普查。(3)细胞学检查报告依据tbs分类法[1,2]。2结果2.1

5、各类异常涂片的检出率见表1。表14907例子宫涂片检查结果注:t=5.8919,p<0.013讨论3.1lct检查法较之cct检查法的优点本医院使用lct与cct检查的基本一致率为91.0%,91.0%的一致率主要为无异常发现的涂片,而不一致的9.0%之中主要为异常细胞的涂片,这才是诊断的关键所在。由表一结论可知lct较cct筛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cct检查法易造成较高的假阴性率可能系涂片中细胞重叠;取样不足;或因异常细胞分散在大量炎性细胞和血细胞中,常因异常细胞数量少或其形态小而不易被识别,而一旦出现对细胞学的错误识别(包括诊断不足及诊断过度)时,即可导致误诊或漏诊,而lct的优势

6、在于对以上缺陷的弥补和异常信息的准确提供[3],而且对疑诊患者,病理科医师可以根据经验选择进行复查或活检,进一步减少了漏诊率,因此对于较少数量的门诊病例筛查意义尤为明显。一般来讲诊断不足对患者更为不利,特别是漏诊所带来的误诊,因为拿到“阴性”结果的患者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复诊,再次检查时可能已到病变晚期;而诊断过度多会由病理活检检查来纠正,这虽然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痛苦,但一般不易造成病变的漏诊。3.2tbs细胞学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随着临床医学、病理学(包括细胞学)的发展,临床常用的巴氏细胞学分级诊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细胞学的发展。1990年美国thebethesdasystem(tbs)描述

7、性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公开发表。这种报告内容直观、具体而易懂,更方便于临床医师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处理[3]。cct及lct检测使用tbs分类法诊断,在此分类法中会存在“ascus”概念,即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定义为“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恶性改变”[4],包括炎症、hpv感染、不同级别的cin,甚至癌。作者在另组资料[5]研究中也发现,在ascus诊断中经病理检查证实约1/3为慢性宫颈炎,约1/3可疑hpv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