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ID:1054029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_第1页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_第2页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_第3页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钢琴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内容摘要:音乐的内心听觉并非为专业人士所有,而是一般人所共有的一种在内心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它是与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和对实际的音响所产生的想象相结合的心理活动,在钢琴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内心听觉音乐感知钢琴教学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凭借音响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同时,音乐又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通过听觉器官来接受并欣赏音乐。钢琴演奏是为他人欣赏而演奏的,作为教师,要教好钢琴,就要对钢琴的声音有着敏锐的听觉,使内心有着明确的追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内心听觉”是教好钢琴的基础。一、“内心听觉”的概念及其特点音乐

2、的“内心听觉”,意指“在内心进行的音乐活动,尤其是‘内心听觉’活动而产生的音乐意象”。①“内心听觉”是一种音乐能力,是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它对音乐活动具有先导性和创造性。“内心听觉”不同于一般音乐听觉,人们常说的音乐听觉多强调外部听觉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是依赖于某种实际音响而产生的听觉意象。而“内心听觉”则是以此为基础,更加强调声音在心理上的自如运用,它是对音乐整体产生的听觉意象。“内心听觉”是凭借记忆力和思维直接在意识里的想象,近似于某种实在的音乐声音的音乐现象,它可以不借助实在的声音,不受外在声音的影响,而产生的音乐音像。二、“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以及演奏

3、过程中的作用周广仁先生就音乐“内心听觉”对演奏和教学所起的作用叙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我于199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所作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就是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②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先在内心有一种对声音的想象,然后在演奏时追求这种声音,以达到自己想象的效果。演奏前把内心主要投入到演奏乐曲的情感中,兼以避免情绪上不必要的紧张,在演奏时对种种技巧先在内心提前想到,用“内心听觉”来带动各种技巧和感情来演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具

4、有感染力。三、在钢琴教学中对“内心听觉”的培养一个好的演奏者会主动将“内心听觉”所形成的音乐意象来主导他的演奏,而一个平庸的演奏者不仅不会主动地、有目的地形成音乐意象,而且还会任由自发形成的意象在演奏过程中消极地、被动地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意象内涵的目的性是区分“创造性演奏者”和“平庸演奏者”的关键所在。③因此,训练主动听觉意象是钢琴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内心听觉”以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为基础无论是由“内心听觉”所形成的音乐意象,还是由音乐意象作用于实践活动,都是由感知作为中介来实现的。音乐感知是人们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能力,我们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越多,就越

5、能更准确地演奏出音乐作品的内涵。1.聆听是培养良好音乐感知的关键在聆听音乐时,声波的振动让我们体会到强烈的听觉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这是一个典型的音乐感知过程:它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音响的物理刺激;另一方面是将这一刺激沉淀于大脑的记忆机制内。所以,我们听得越多,大脑中所储蓄的记忆也就越多,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越强。通过长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聆听,学生具有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这样才能在演奏中打破只有肌肉操作表面音符的局限,来展现音乐,从而打动听众。2.丰富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论知识是演奏音乐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越多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就越强

6、,从而推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准确地演奏出作品的内涵。①精心研读乐谱乐谱是传达音乐的载体。要演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仔细地研究乐谱,才能尽快地领悟作曲家的意图。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说过:“精心研读乐谱是窥探作者人心奥秘的重要途径。”A.表情术语及记号是研究乐谱的首要课题。从乐谱上的表情术语及记号可初步把握一首乐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和性质。B.乐句的划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乐句有连奏、断奏还有跳奏,这就要靠丰富的音乐感知去划分了。每个乐句中的音符都是根据音乐的发展及乐句的语气串成的一条流动的曲线,形成了乐句上、下的“走向”。根据这些“语气”的曲线,才能完美地表达出作

7、品的情感变化,从而得到共鸣。C.在钢琴演奏中也需要呼吸,而呼吸有深有浅、有大有小,可由手的某些动作来表现,但根本还是靠对音乐的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D.分析曲式结构,可以使演奏者更加清晰整个作品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把作品的演奏组织在一个逻辑性的整体之中在理性与感性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塑造出丰富的音乐形象。E.调性的转换与和声的进行在作品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作曲家对乐曲的调式、调性的选择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的,和声的进行对作品中的色彩变化起着极其微妙的作用。然而,动听的音乐并不是像打字机一样,把谱面上的音符一个个“打”出来.而是在遵循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标记的基础上,结合内

8、心的音乐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