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doc

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doc

ID:13032496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doc_第1页
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摘要:本文介绍了语感、语感效果和意象,并通过实例分析论证来阐述文学赏析时应紧紧抓住作者塑造的意象,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联想、想象能力,领悟作者象外之意的道理。关键词:语感;语感效果;意象;文学语言一语感是语言客体“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新华词典》)。换言之,是语言客体被语言的“字面意义”激发出来的情感变化状态,因而又可被称为“言外之意”。如果语言表达能够触动人的情感细胞,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联想和想像力,进而使之情躁心动,并且能够准确地领悟到言外之意,那么,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语感效果”。语感

2、效果是通过运用一些特殊的语法、修辞手段来营造的,特别是运用那些鲜明生动、充满活力———被称为“意象”的概念和语法技巧更为有效。因为这种概念和语法技巧,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言语客体的思想感情细胞,并容易调动其联想和想象等积极的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挖掘、领悟言语主体的言外之意。语言材料中的所谓意象,是语言主体笔下的人或事物的表象与其思想感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即主观与客观同生共存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属于“艺术”的范畴。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也是产生艺术感染力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把讲

3、究“意象创造”的文学作品称为“艺术”。二下面将选取部分名篇佳作中一些实例,对意象的创造方法和理解分析试作一点尝试性的总结,以供参考。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③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④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⑤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

4、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夏衍《包身工》)这是对包身工们起“床”时的一段场景描写。从字面上看,几乎是“纯客观”的描写———作者对带工老板和包身工们没表示任何褒贬之意,也没有亲疏之分。但是,工房楼下的拥挤、龌龊,包身工们的紧张、慌乱以及顾不得“害羞”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同时又能联想到带工老板是何等的贪婪、苛刻、残暴!继而对前者产生撕心裂肺的同情,而对后者生出怒不可遏的愤恨!甚至,恨不得要挥拳坚决砸碎那个人间地狱般的世界。这便是作者的言外之意,也是作者创设的一系列“意

5、象”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亦即语感效果。至于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既有语法、修辞的作用,也有词语选用的功效。例如,句①中“七尺阔、十二尺深”和“十六七个”,三个数据分两组形成鲜明的对比;紧接着用“横七竖八”展现包身工们躺着的乱象;最后点名那十六七个都是“被骂做‘猪猡’的人”。如此三个画面构成一个整体镜头。正是这种镜头画面,才使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是实词物象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句②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这个动宾短语作主语中心语“空气里”2的定语,从而把“两臭一湿”的空气成分集结在了一起,这样的

6、空气就更让人觉得难闻,更不可忍受,因而也更刺激,即更充分展现出包身工居住场所的极端龌龊状况,也更能表达对她们的无比同情和对其老板的极大愤慨。句③则由“打哈欠,叹气,叫喊,找衣服”打头,仅用十个字展示出包身工们起床时的四个自然动作行为,然后在第五种行为(“小便”)前加了一个长长的状语,依次用“穿错”、“胡乱地踏”、“在……上很响”等来展示他们小便时的“慌乱”之状。以上这种简洁、紧凑的句式,最准确、最生动、也最有效地展现了包身工们居住环境的恶劣和混乱,生活是何等悲惨。如果再多用些文字把这种场景写得具体、详细一些,那就

7、会失去这种语感效果。句④、句⑤中分别用“似乎”、“公然”两个副词作状语去修饰“迟钝”和“换衣服”,用以表示包身工们对“害羞”的反应的麻木状态。其语义虽然不怎么实在,但其语感效果却非同一般,甚至非它们莫属。因为这样能让我们切实从中领悟到包身工们———这些从乡下被老板们乘其之危骗来的小姑娘,不是不知害羞,而是因老板们的野蛮管理的行为逼得顾不了害羞。如果把“似乎”去掉,并把“公然”换成意义相近的“公开”或“当众”,那么,这种预感效果必定荡然无存,甚至会曲解作者的本意。以上文字归根结底是要表明一个道理:文学创作当致力于意

8、象的创造,即以尽量简洁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言外之意,唯此才更具艺术感染力;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亦当善于抓住富于意象色彩的词句和表现手法,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联想、想像力,从而尽可能准确、深入地把握其言外之意,而不能仅在字面上做文章。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