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

ID:14224124

大小:14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7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_第1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_第2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_第3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_第4页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人类与土壤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人类与土壤圈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生长植物并能结果的疏松表层。它是陆地生物生长的基质,离开土壤,多数陆地生物无法生存,农业生产也无法进行。另一方面,土壤又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有些土壤还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壤和土地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土地是具有一定面积并且边界多少确定的地理单位,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地域。土地是地球表面的区域,其特性包含上下与该区域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或周期地循环的属性,包括大气、土壤、下面的地质、水文和动植物群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后果,这些属性对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土地利用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是土地的一部分,但不是土地的全部。第一节世界土地资

2、源概况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的范围随着历史、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某处的沙漠在一定的历史与经济条件下不具有资源的价值。但是,如果该处发现了有经济价值的矿产(如石油),则必须把它列入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范畴之内。当然,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首先与农业有关。1.面积:5.1亿平方公里Km2,大陆和岛屿面积只有1.5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29.2%,其中还包括南极大陆和其他大陆上高山冰川所覆盖的土地。如果,减去这部分长年被冰雪覆盖的土地,则地球上无冰雪的陆地面积仅为1.33亿平方公里。对于全世界的居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颇为巨大的

3、数字。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人均占有陆地有3公顷(45亩),1999年,人口达到60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有2.5公顷hm2(37.5亩)。2.质量:⑴如果从农业利用的角度来看,它包括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层厚薄、肥力高低、水源远近;埋深和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这些性质对农业生产都有着不同的影响。⑵如果土地用于城镇建设等用途,则还要考滤地基的稳定性、承压性能和受地质地貌灾害(如火山、地震、滑坡等)、气象灾害威胁的程度等。⑶土地的通达性(accessibility),它取决于土地的地理分布即离居民点的远近,以及交通等情况,这些都影响劳力与机械通达该土地所消耗的时间和能量。如果考虑到土地质量的上

4、述因素,则陆地面积中大约有20%处于极地和各大陆的高寒地区,另有20%属于干旱区,20%为山地的陡坡,还有10%岩石裸露,缺乏土壤和植被。以上四项,共占陆地面积的70%,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着不同的限制性因素,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称之为“限制性环境”。其余的30%限制性较小,适于人类居住,称为“适居地”,意为可居住的土地,包括可耕地和住宅、工矿、交通、文教与军事用地等。按上述人均3公顷的30%计算,人均占有量为0.9公顷(约合14.5亩)。在全部适居地中,可耕地约占60—70%,折合人均0.54—0.63公顷(约8—9.5亩)。二、世界土地资源概况94据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和美国农业部70年代所提供的

5、数据,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为29.5亿公顷,其中的一半,即最肥沃、通达性最好、最容易开垦的一半已被耕种,面积为15.4亿公顷。其余一半尚有开垦的潜力,但由于土壤肥力、土地的通达性等质量因素的限制,必须灌溉、施肥和其他土壤改良措施,开垦的成本将大大增加。本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非农业用地的不断增加,原有耕地反被蚕食。使得全人类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已以为期不远。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对土地资源的供求,该图主要根据罗马俱乐部的资料略经修改补充而成。这个图式是根据下列四个前提条件制成的:(1)世界可耕地面积为29.5亿公顷,即图中部的水平线,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联合提供的数字。在可以预见的未

6、来,该数字不会有戏剧性的变化。(2)每人平均所需的耕地面积暂假定为0.4公顷,这是按现有农业生产水平推算的。美国目前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9公顷,中国为0.1公顷,因此,0.4公顷是一个折衷的数字,比较可信。(3)部分可耕地还必须用于非农业用途,如修建房舍、道路、动力线、废置场等。据美国1950—1960年在其西部地区44个县的航测资料,人均需要这种非农业用地面积为0.008--0.174公顷,其中数约为0.08公顷。另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把非农业用地的标准面积定为每人0.05公顷,上述二个数字相差不远,可供参考。(4)197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率逐渐由2.1%降至1.7%,人口倍增的时

7、间约为40年。从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推算,本世纪末世界人口突破60亿已成定局,估计在61—63亿之间。上述前提条件基本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据此可以作如下的分析:(1)图中部的水平线表示世界可耕地的总面积。该曲线表明:直至本世纪之初,世界可耕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由于本世纪中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该水平线从1900年以后缓缓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愈来愈快。这表明本世纪中非农业用地急剧增加,导致可耕地面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