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土壤圈教案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

ID:43317174

大小:72.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8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_第1页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_第2页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_第3页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_第4页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壤和土壤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案1.教学目标本章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学基础知识,包括土壤形态、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等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改良不太适宜农、林、牧业生产的某些土壤理化性质的一些方法。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剖面、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呼吸作用等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胶体的类型和离子吸收代换作用;土壤质地类型;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空气的交换;自然土壤土体构型。了解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等概念;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土壤胶体的性质

2、;耕作土壤土体构型;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平衡;土壤溶液的组成。2.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圈(补充)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三、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一、土壤矿物质组成二、成土母质类型(补充)三、土壤粒组(粒级)四、土壤质地五、土壤结构六、土壤孔隙(补充)七、土壤有机质第三节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一、土壤水分二、土壤空气三、土壤温度第四节土壤养分、土壤酸度与土壤胶体一、土壤养分二、土壤溶液(补充)与土壤酸度三、土壤胶体和土壤的离子

3、吸收交换作用(补充)第五节土壤形态特征一、土壤剖面构造二、土壤颜色三、其他形态特征1.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讲授法、技能训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思路:通过对土壤和土壤圈的讲解分析,使学生掌握有关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及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土壤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理化性质和形态特征。4教学内容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第一节土壤和土壤圈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1.土壤概念经典发生学定义: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包括

4、海、湖浅水区)。迄今仍广泛应用。土壤是自然环境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貌)、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的历史自然体,不仅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历史,而且是一个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水和空气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疏松的物质实体;同时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个重要圈层。(位置:地球陆地表面土壤主要功能:能生长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一一生产功能本质特征:具有肥力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生物、水和空气存在状态:具有孔

5、隙结构的疏松的物质实体新近定义: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牛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GarrisonSposito,1992)。土壤是固态地球表而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赵其国,1996)。原因:两个方面首先,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致使人类更加关注土壤在维持植物生产力、保障环境质量(保持和提高水质、空气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等反而的功能。其次,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化和地球系统科学概念的引入,土壤科学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已经从着重于土壤类型、特性及

6、其空间分布研究,扩展到从全球圈层系统的宏观角度,探索地球表层系统屮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以及人类智慧圈与土壤圈Z间的相互作用,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与交换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上述观点表明,人们对土壤概念的内涵、重要特性、功能的认识,已从土壤肥力扩展到环境功能,土壤科学和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已从着重于土壤类型、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扩展到土壤圈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自然土壤:是在白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貌)、时间)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未经人类开垦利用的自然植被下的土壤。主

7、导因素:自然成土因素。农业土壤:也叫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土壤,如耕地、果园、茶园里的土壤。主导因素:人类生产活动。2.我国古代对“土”、“壤”和“土壤”的解释(许慎,《说文解字》)1)、“土J未经开垦的自然土壤「上一横:代表表土层,即“地之上”下一横:代表底土层,即“地之下”两横之间:代表心土层,即“地之中”L一竖:代表植物从土中牛长出来,直立向上,即“物出形也”,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2)“壤":经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8、“壤,柔土也”(许慎,《说文解字》)。“壤,天性和美也”,“人所耕而树艺者,壤也”(马融,《禹贡》)。字型上:“壤”是在'吐”字的右边加了一个“襄”字,即帮助,是人工培育的意思。壤=土+襄。3)“土壤I是各类土壤的总称,包括自然土壤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