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壤圈

第六章土壤圈

ID:43619805

大小:277.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11

第六章土壤圈_第1页
第六章土壤圈_第2页
第六章土壤圈_第3页
第六章土壤圈_第4页
第六章土壤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章土壤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六章土壤圈一、章节教案主要章节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学重点认识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类型特征、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教学难点土壤形成因素及土壤空间分布规律。教学活动实习与实验:在野外认识各类地貌单元的特点。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土壤学”,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

2、新进展。参考文献1.熊毅,李庆逵.中国土壤(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3.南京大学等.土壤学基础与土壤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土壤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5.李天杰等.土壤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刘兆谦.土壤地理学原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7.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北京:高

3、等教育出版社,1992.8.吴先余.土壤地理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赵其国.90年代的土壤科学.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胡双熙等.我国西北地区钙积正常干旱土地系统分类研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新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龚子同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胡双熙.陇东和陇中黑垆土的发生与演变.土壤学报,31(3)13.胡双熙.天山中段冰川环境变迁与高山土壤的形成演化.土壤学报,35(2)二、每课时单元教案1.教学时数5学

4、时2.教学方式(手段)讲授法3.师生活动设计提问和探讨4.讲课提纲、板书设计5.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1~4课时)一、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

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三、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由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二)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等三相物质组成的(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

6、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按成因可以分为土壤矿物质基本上来自成土母质,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此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二)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生成的物质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水质素、含硫含磷化合物。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土壤有机质

7、转化的主要动力有机质转化的两个过程1矿物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有机质的过程2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色高分子有机物的过程(三)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重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生态因子,而且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它存在于孔隙中。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吸湿水土壤颗粒表面张力所吸收的水汽,不能移动,植物不能吸收。毛管水毛管孔隙中毛管力所吸附保存的水分,是自由液态

8、水,是土壤中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有两种: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值)时沿土壤非毛管孔隙向下移动的多余水分(四)土壤空气主要来自于大气,组成成分和大气基本相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