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ID:17795256

大小:16.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_第1页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_第2页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_第3页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_第4页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综历史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综历史答题技巧  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是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特色。小编整理为大家收集的文综历史答题技巧,欢迎大前来查阅。  每一段历史都有其主线,而高考历史大部分题目不会离开阶段历史主线的。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经济主线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古代思想主线为儒家思想;中国近代主线为抗争与探索即近代化;中国现代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最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有一种命题思维是反向思维,即考查的通常是与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相悖。如考查中国古代重

2、要经济思想重农抑商政策,高考考查的是在抑制商业发展的情况下商业发展带来社会观念及风气的变化。还如考查罗斯福新政,通常我们掌握的重点是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而高考考查的却是奉行自由放任政策的胡佛总统的国家干预政策。  答题顺序:从前到后,由易到难的答题,在解答历史大题的时候通常40题第一问相对简单要认真解答,41题一般是相对难的题目,如果是评述题一定要记得答题步骤,而最后的选做题恰恰是我们一定要拿到分数的题目。在41题在短时间内没有思路的情况下,迅速解答选作题。  答题技巧:要充分利用材料,在材料与基础知识相悖的时候,我们往往偏向材料;有时候在答题过程中标点符号也是我们答题的重要帮手,如

3、遇到分号的时候,如果是选择题一般是比较分号前后两句话的意思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即利用语文课上老师讲过的标点符号的作用来答题。  答题注意:分点答题,公平是相对的,要尽量做到答题规范,字迹清晰,能在判卷老师那里赢得印象分。  在做题的时候,如果考生能明白命题人的“意图”材料内容的意图,答案的意图,那么这道题目基本上就很明确了,当然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高度和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有效的获取题目的信息,基础也欠缺很多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题做对,这里对这个关键词作详细的讲解。  例如:XX年高考北京卷第18题: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4、: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那么材料的提供了“单干”“互助”“小组、大组”“合作社”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意图一体现了农业方面内容,并且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体现,当然这里有D干扰选项,但是从小组变大组意图是合而不是分,答案自然就是C了。可是现实中,这道题,北京考生平均只拿了分(满分4分)。  再如: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

5、相结合  C对西方列强侵略采取妥协的政策  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  这道题就是直接考查郑观应的在文章中的意图:发展军事的有形之战和发展农工商的无形之战结合起来。答案明显是B选项。  再来加深一下印象:  例: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今天还是不错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  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和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  C.基本不

6、相信过去的事情  D.对旧事物持有怀疑、质疑的态度  这道题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同时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胡适的话,强调怀疑、质疑,对古风俗、圣贤以及就的习惯要有怀疑和质疑的态度,意图是强调在思考的体系下,对事物一种更全面、科学的判断,因此说答案是D。  就是说你在答历史题的时候,答题内容一样要与所给的材料、时间、不同时间段的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分值、立场等匹配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百发百中,最大限度的得分。  例如举几个例子:  XX北京卷第13题: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他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

7、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这道题考查的匹配的知识点是:高中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的东汉数学成就,与《考试说明》中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教学”内容匹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