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

ID:17854022

大小:435.51 KB

页数:83页

时间:2018-09-07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_第1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_第2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_第3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_第4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第一节概念及其发展一、历史沿革1.19世纪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便有散在报导2.1896德国E·Kraepelin首次将这些散在报导的上述症状归纳为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并命名为早发痴呆(dementiapraecox)3.1911瑞士E·Bleuler认为此症的核心为人格的分裂,提出“精神分裂”一词,于是Sehizophrenia便取代了早发痴呆。理由主要有三点:a.并不是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以精神衰退为结局;b.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起病于青春期;c.是人格的分裂而

2、不是痴呆。二、概念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第二节流行病学一、患病率:指某一时点的现患病率。7±‰二、发病率:每年新发病的比率0.1-0.2‰三、发病年龄,16-35岁占80%四、性别:男女无显著差异第三节病因学探讨一、遗传因素:目前有公认结论的认识仅限于临床遗传学水平,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

3、学尚在探讨及学说水平。1.家系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身预期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一级16±%,同胞10±%,第三代3±%。2.双生子研究:异卵双生同病率5-12%。单卵双生子>50%3.寄养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患者的后代。二、生化病因探讨多巴胺假说谷氨酸生化假说多巴胺系统及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多巴胺假说:1.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苯丙胺可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其再摄取,导致神经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增高。2.不同的抗精神病药均可出现类巴金森氏综

4、合征,而巴金森氏综合征病人尾状核等部位多巴胺缺乏。3.高香草酸(HVA)是多巴胺的代谢产物,有数个研究资料发现血浆HVA与病人精神症状呈正相关。2、谷氨酸生化假说: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的主要兴奋性递质,是皮层外投射神经元和内投射神经元的氨基酸神经递质。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Radioligandbindingmethod)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尸检脑组织谷氨酸受体:藻氨酸(KainicAcid,K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AMPA)和N-甲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发现KA受体结合力

5、在边缘皮层(特别在海马部位)下降;而AMPA和NMDA受体结合力在前额部增高。NMDA受体不仅能为谷氨酸(glutamate)激活,同时亦能为甘氨酸(glycine)激活,后者能在NMDA复合体的激动剂(agonist)部位结合。在动物实验中给大量甘氨酸通过血脑屏障能使中枢甘氨酸含量上升,能逆转NMDA拮抗剂的行为效应。在临床研究中,高剂量的甘氨酸(>30g/日)能使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明显改善。提示甘氨酸的治疗可能成为处理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新途径(javittDC,BallA,1999),提高了研

6、究工作者对这方面工作的兴趣。3、多巴胺系统及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对谷氨酸神经递质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排除对DA以及其它系统功能的作用。M.Carlsson(1990)通过长期对纹状体、丘脑和皮层等不同部位神经通路的研究指出:大脑皮层控制感觉输入和警觉水平的功能,是通过包括了纹状体、丘脑、中脑网状结构的反馈系统完成的。刺激DA机制可增加感觉输入和警觉水平;而皮层纹状体谷氨酸系统则相反,起抑制作用。故作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层下DA功能系统和谷氨酸功能系统的不平衡所致。三、心理社会因素:较公认的理论

7、认为仅为促使疾病发作的诱因而非真正病因。影响愈后及病程。四、病前个性,应为发病的基础条件,但至少有50%以上患者不具备精神分裂性人格。五、神经病理研究近30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CT、MRI以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并不罕见。CT和MRI检查发现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年龄相当的正常人对照,有明显的脑结构变化。病人有侧脑室扩大,与既往治疗无关(johnstone,1976)。脑室扩大是否与环境因素有关,或是遗传因素造成。用MRI对15对单卵孪生不同病的精神分裂症孪生子的调查(Sud

8、dath,1990),发现已得病和未发病的同胞,均有相当比例的脑结构异常,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结构变化,至少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丹麦作者对高危子女的前瞻性调查,发现长大后得精神分裂症者,脑室扩大较明显,母孕期有较明显的围产期合并症,推测脑结构的变化,部分反映了早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第四节临床特征一、早期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潜隐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急性起病,在起病初期的几个月中,仅以所谓阴性症状或前躯期症状为主要特征。有如下主要症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