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ID:1832516

大小:25.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1-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第1页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浏览题出题人:苗畅晶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注意,是车字旁),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子思(孔,孔子之孙)史称亚圣。《孟子》一书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二、浏览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困境中造就的。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4.第一段采取了怎样的论证方式?六个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证明什么道理?举例论证。都出身贫贱,但经

2、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人才是再困境中造就的。成功人士大都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怎样的人?上述六位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有相似经历的其他人。都出身贫贱,但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6.上天要把重担交给某个人,通常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思想,生活,行为。7.磨练的好处是什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砺他的意志,使他性情坚韧,增长他的经验和才干,使他奋发而有所作为。8.孟子在文中例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认为逆境有助于人的成才,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你如何看待?人能否成才,

3、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因素,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不过是成才的客观条件,人都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变不利为有利,所以不会对人成才产生决定性影响。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激励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你认为忧患一定能使人生存发展吗?不是。人能否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还要看人的主观能动性。10.你认为顺境和逆境哪个有利于人的成才?逆境。因为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使人性情坚韧,增长人的经验和才干,使人奋发而有所作为。而顺境容易让人沉迷与安逸享乐中不思进取,萎靡不振。无数历史人物的经历都

4、验证了这一点。11.“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同这个论断吗?能改的条件是什么?认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人在犯错的过程中能找出不足,增长经验和才干,不断成长。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纠正。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个结论正确吗?正确,因为如果没有外敌的威胁,君主就会沉迷于安逸享乐中,丧失进取的意志,长此以往就会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最终走向衰落灭亡。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生于忧患的观点是否还有提倡的必要?(生于忧患的观点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意识?生于忧患的观点还需大力提

5、倡。因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只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而且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现代人也需在磨砺中增长经验和才干,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而且现代社会隐忧很多,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统一没有完成,局部仍有战争,人民的生活没有普遍达到小康水平。所以人人需具忧患意识,不要在安逸中萎靡堕落衰亡。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国家和个人,均具有普遍意义,但今天有些人也经历了许多困苦的磨练,却没有成才,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人能否成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

6、主观因素。困境固然能磨砺人的意志,增长人的经验和才干,但有时也会使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所以还要看人的主观能动性。16.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死于安乐1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个人)讲磨练激发斗志“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客观)”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