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兴起课件

儒学的兴起课件

ID:20234875

大小:3.9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1

儒学的兴起课件_第1页
儒学的兴起课件_第2页
儒学的兴起课件_第3页
儒学的兴起课件_第4页
儒学的兴起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的兴起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热、读经热、祭孔热(一)焚书坑儒(秦朝)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具体步骤:焚书、坑儒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汉初70年,黄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黄老思想:“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增强。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基础。汉兴,接秦之敝,诸

2、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后汉书.食货志》(二)黄老思想(汉初)一个王朝

3、一个帝王一个读书人西汉(前202-公元9年)汉武帝(前156-87年)董仲舒(前179-104年)(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武帝之“求贤诏”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下求贤诏,其文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难于驾驭的马),跅(tuò)弛之士(放纵不羁的人才),亦在御之而已(关键在如何使用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汉书·武帝本纪》提出了大行不避细节的选拔原则招揽贤良之急切,其爱才的胸襟令人景仰“今

4、子大夫(董仲舒)褒然为举首,朕甚嘉之,子大夫其精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汉书·董仲舒列传》材料一: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5、”材料四: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材料证史二董仲舒提出哪些主张?汉武帝为何采纳其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尊崇儒学大一统加强君主专制思想统一建立太学加强中央集权儒学官方化制度化标志服务于表现为强化结论:儒学兴起根本原因是适应汉代大一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建立大一统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新在哪里?(董仲舒儒学特点)①针对

6、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仁政”,轻徭薄赋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构建维护统治秩序道德规范,提出“三纲五常”(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在天人观方面:先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此处继承《淮南子》、《吕氏春秋》思路,竭力把人事政

7、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在一起。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其最具特色的表现乃在于君臣观念的根本改变。汉儒抛弃了孟子的“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纵向比较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总之,改造后的儒学把先秦儒学神学化了,使其披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虽然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但有碍于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禁锢思想的发展。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建立大一统需要新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三)罢黜

8、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汉武帝)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继承了哪些儒学思想?董仲舒儒学具有哪些新特点?继承:儒学仁、仁政思想;继承儒学强调道德规范特点。新在:1.适应时代需要2.善于吸收其他学派思想:糅合法家,外儒内法,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糅合道家思想,具有神化色彩。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②“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君权③“仁政”,轻徭薄赋——缓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