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

ID:2046938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_第1页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_第2页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_第3页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_第4页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文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文30一次成功的实验(2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①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②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2、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③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④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这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⑤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

3、实验?  b.又是怎么做的呢?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

4、即时评价。  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继续精读感悟  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

5、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二  江苏南京 金立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或抄写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一怀水。  第一课时  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①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

6、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②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检查预习  ①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说说这些生字词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即时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推广他们识字的好方法。  ②多种形式读生字和新词。  ③指名学生读文,读后请学生互相指正。  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①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两遍。  ②请学生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自主阅读  ①学生读文,画出感兴趣的语句,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组长整理意

7、见,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指导写字  ①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在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请学生上黑板演,并说说这个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