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及去模式

模式及去模式

ID:2048520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3

上传者:U-4549
模式及去模式_第1页
模式及去模式_第2页
模式及去模式_第3页
模式及去模式_第4页
模式及去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式及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教学模式与去模式化的有关讨论东良中学原志山在集体办公室,教师们经常感叹:“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究竟该怎么上了!”的确,课程改革需要一个过程,由此带来不适应的阵痛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课堂教学这个重中之重,迫切需要从理论和操作上整理出相对稳定的模型和范式,否则,这种无序的状况会持续更长时间,课堂教学也易陷入“跟着感觉走”的尴尬和混乱。课堂教学要清晰,教学改革要发展,还得回到对教学模式的理解与运用,因为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只要解决了教学模式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结构、次序等问题即迎刃而解,对新课程的教学也就不会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同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深入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过程中加以发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发展和改进记忆中,好像从来就没有我们自己创立的教育模式,先是模仿前苏联的大纲式教育体制,从教材编制,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自然也包含其中。这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课堂始末的是教师讲解,这也被批判为填鸭式。以讲授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虽然老套,但也有自己清晰的教学模式,其中较普遍的是“组复新巩布” 。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流程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所学、布置作业。应当说,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程序,在传统教育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也还可以在一些情况下采用。但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新教材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也不只局限于完成教学内容的单一目标,而指向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个领域。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死守讲授的模式,套用“组复新巩布”的万用公式,已经不合时宜,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重点是结构与程序现在我们所搞的教学模式,应该说大部分来自美国。这种教学模式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结构,一是程序,前者是说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后者是指这堂课的教学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才进入课程改革的教师和传统型教师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何处入手来考虑教学模式的结构呢?也就是从哪些角度建立教学设计模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着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成了教学模式的结构内容,但不可平均用力,最突出的着力点应放在过程与方法上,因为这是动态的因素,最不容易控制,也最需要讲教育艺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是立体互动的,主要有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具体的操作要因时制宜,灵活选用。新课程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程序虽然有多样化选择,但一定要清晰,且应该有较明确的逻辑联系,而不能随意取舍。一般来讲,完整的一节课的程序包括导入、主体、拓展三个部分,主体部分可能又分为复习、学习新内容、练习、拓展等步骤。乍一看来,这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程序并无多大区别,事实上,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程序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活开放上,即这些过程中的某些部分是可取舍的,并不求全,关键看适用与否。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该百花齐放,同时要防止模式化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人消除改革道路中的迷茫,让老师们走一条有章可循的道路。虽然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从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上入手。这样,不同课型,不同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又出现了差别,可能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方式,但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另一方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建立又要防止矫枉过正,出现模式化。因为模式化意味着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表现为对流行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机械摹仿。要正确选择教学模式,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融合的教学结构和程序,应当考虑以下五点。 首先,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科而异。不同学科,甚至相同学科的不同年段,都有其自身特点,建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其特征。例如,数学课一般都有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程序,且很多时候表现为习题,但语文课的练习和作业可能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并不需要专门设计。其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文本而异。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属不同的门类,教学结构及程序的安排要兼顾于此。如语文课文就有叙述文、写景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形式。面对一篇五光十色的写景美文,采用初读→研读→体会交流→整体品读的步骤可能十分理想,但对一篇科普文就显得画蛇添足了。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教学模式的建立要通过与学生的多次磨合才能达成。一些教师看到别人在公开课上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似乎游刃有余,不料放到自己班上却大相径庭,这都是没有对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学习习惯、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结果。相反,即使是面对同一班学生,如果自己起初设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愿望不符,经过灵活改动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师而异。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自己也当作教育资源的典型表现。一位学美术出身的老师担当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她把自己的优势融入课堂,让学生先观察一样事物,再用笔画下来,然后写上一些跟主题相关的话。由于该老师以身示范,吸引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先画后写,突破了低段语言表达的障碍,结果这种画画写话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于不露痕迹之间。最后,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学资源而异。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尽相同,软件环境也千差万别,教师只可能依托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而不能超越这一条件。例如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有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模式,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