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

ID:20499856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_第1页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_第2页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_第3页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_第4页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争与妥协:元杂剧《秋胡戏妻》的道德指归内容提要:承续传统、高擎求新,石君宝深味时代精神,寄托悲天悯人的淑世热肠,赋予古老故事以崭新的文学生命,从而立足于秋胡母题嬗变的历史制高点上,以敏锐的艺术直觉构建元剧《秋胡戏妻》的普世人文关怀。元剧《秋胡戏妻》折射了国人对宗法伦理的坚守以及文人的牢落不平心志,呈现出抗争与妥协相互纠结的道德指归。  关键词:桑园 挑战 大团圆 道德指归    文化传统是一种坐标,它不单指向过去,也指向现在与将来,伸正诎变、求真尚美,精神文化领域的种种危机促使批判理性的强化。石君宝别开生面、另格别具,从国人耳

2、熟能详的故事母题中撷取题材,刮垢磨光,他的艺术创新勇气超迈以往,深启后来。其能从同一母题的众多平凡事典中脱颖而出,就在于他能承续传统,高擎求新的文学大旗,深味其当下现实的时代指涉,寄托自我悲天悯人的淑世热肠,赋予剧作人性诉求的精神向度,从而站在秋胡母题演变的历史制高点上,以敏锐的艺术直觉构建元剧《秋胡戏妻》的普世人文关怀。    解构与创造:秋胡戏妻母题的流变    秋胡戏妻事典肇始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后世涉猎秋胡题材创作,代不乏人。魏武帝曹操《秋胡行》,借游仙以抒慨;曹植《秋胡行》,歌颂魏德而不取秋胡事,均与刘作大异其趣。

3、曹魏以降,晋人傅玄《秋胡行》始归本事,重揭悲剧意旨;葛洪《西京杂记》卷六《古今秋胡》实为刘作具体而微的复述。南朝颜延之、唐代高适各有《秋胡行》一首,颜、高二人诗章,亦沿袭刘作旧路,叙述秋胡之妻的悲剧命运。李白《陌上桑》、张文成传奇《游仙窟》有秋胡事片言只语,《敦煌变文》亦有残缺之《秋胡变文》。唐人刘知几《史通》卷七《品藻》载:“案刘向《列女传》载鲁之秋胡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怼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于古冶,殉节异于曹娥,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两言罪过)。辄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另张一军,斥责和质疑秋胡

4、之妻的人格品行。显然,由汉代历晋至唐代,秋胡故事广为流传,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元代替宋,石君宝《秋胡戏妻》杂剧一出,以其独特的艺术创获,在同类题材中卓尔不群,高标独具。其后,明代世隋杰构《金瓶梅词话》载:“你家第五的秋胡戏,你娶他来家多少时了?”以元剧作歇后语,折射出这一故事流传之既深且广。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认可秋胡之妻的道德范式意义:“女子不幸而为秋胡之妻,乐羊之妇,然身可死,名不可没也。”迨至后世花部崛起,接近秋胡母题者亦有元杂剧改编的《桑园会》,但其改“戏妻”为“试妻”,冲淡了人物形象的反抗意志。  爬梳秋胡母题的传衍

5、特征,约有三端:一是故事氛围的转变,由悲剧柬文趋向喜剧收结;一是故事地域的更替,由系心他国转为报效故土;再就是人物角色地位的转换,秋胡之妻逐渐转副为正,获就人性和人格的独立。沿波讨源,由此可以蠡测故事本体所承载的社会信息。《列女传》云“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言其异地游宦。傅玄《秋胡行》载:“娶妇三日,会行仕宦”;颜延之《秋胡行》云:“悲哉游宦子,劳此山川路”,“虽为五载别,相与昧平生”;高适《秋胡行》载:“君方游宦从陈汝”,以上诸作,均言秋胡别妻游宦,其事源不出刘作左右。《秋胡变文》首尾阙疑,但据现存文字略知,秋胡

6、胜山游学,三年后仕魏为左相,其妻长守空房六年。元杂剧《秋胡戏妻》则直接叙说夫妻新婚三天被迫分离,苦盼十年方才重聚。其间数字的运用虽关涉古人的概数观念,却由此透出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结。婚聚时间由三月而五日至三日,逐步缩短;而别离光阴却从三年而五年而六年直至十年,日趋拉大。一尽叙其短,夫妻感情十分薄弱;一极言其长,婚姻根基备受考验。长短相较,轩轾自明。元杂剧以前的秋胡题材,或叙游学,或言游宦,都是秋胡主动积极的用世实践,其追名逐利,不言而喻。“游”的结果,或仕魏,或宦陈,均非眷顾祖国、报效故土之举。元杂剧《秋胡戏妻》直述其旨:“贞烈妇

7、梅英守志,鲁大夫秋胡戏妻。”别有寄托,巨大的社会信息依仗题目和正名辐射延展。故事主人公罗梅英也直至元剧才冠以姓名,从配角上升为主角,获得独立的社会存在价值。石剧添加罗大户、李大户等陪衬人物,附以李大户逼婚、婆婆劝嫁等。罗梅英这一形象亦最终从男性的阴影下走出,奔向前台,性格更趋明朗。石君宝正是基于对以往秋胡题材的咀嚼消化,创造性地重新编织。他颠覆了根深蒂固的女性“失语”命题,这种解构,并不限于一个人物形象或一种结局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念的进步和超越。    挑战与抗争:元代时代精神的折射    文学是时代的风帆。元代的民族歧视和文化

8、禁锢政策,造成元代文人的身份价值急剧跌落。仕进多歧的社会时尚,滋长他们一种无复依傍的失意和迷茫;人文精神的阙如和悖异促使文人对黑暗现实进行深度的反思和批判。“他守着清灯受苦辛,吃黄齑捱穷困,指望他玉堂金马做朝臣,原来这秀才每当正军。我想着儒人颠倒不如人,早叹道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